2025年04月30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2020年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巡礼之四

动真碰硬整治“新衙门作风”持续巩固作风建设成效

来源: 发布日期:2021-02-05   打印
  2020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纠“四风”树新风并举,既抓住老问题不放,又深挖细查隐形变异问题,持续巩固作风建设实际成效。全市查处“四风”问题198件,处理327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73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例73起130人。重点开展“新衙门作风”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取得了作风攻坚新成效。
  
  突出重点,剑指“新衙门作风”
  
  作风问题像“滚刀肉”,有很强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作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2020年年初召开的七届市纪委五次全会上,市委书记刘南昌要求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人员,在全市深入开展整治“新衙门作风”集中行动。
  
  专项整治工作在市委统一领导下,由市纪委监委统筹推进。各级党组织对本地本部门整治工作负主体责任,各地纪检监察机关负监督责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行业监管责任,重点整治麻木不仁型、打太极型、泥菩萨型、自闭型、批发商型、明星表演型等六种典型“新衙门作风”问题。
  
  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整治“新衙门作风”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的实施方案》后,市纪委监委积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找准问题抓整改,“严”字当头抓整改,依靠群众抓整改,坚决杜绝整治活动“雨过地皮湿”。
  
  样本监测,找准“新衙门作风”病灶
  
  为避免“新衙门作风”整治“药不对症”“疗效不佳”,市纪委监委协调有关部门设立样本检测组,围绕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六稳”“六保”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赢“三大攻坚战”、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项目)等整治重点,在年度重点工作(项目)、重点企业和乡镇(街道)建立20个样本监测点,通过以下看上、由点及面的方式开展监测,定期走访排查收集问题,“解剖麻雀”,找准“新衙门作风”的症结所在,然后“照方抓药”,跟进监督,“点对点”反馈到责任单位,“面对面”解决问题,推动解决问题271个,一批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不分“大小”,作风问题露头就治
  
  “新衙门作风”就像“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很多人都抱着不放。动真碰硬整治“新衙门作风”,需要用“钢牙”啃“硬骨头”,下“猛药”治“顽疾”,动“刀子”切“毒瘤”。
  
  我市整治“新衙门作风”突出严和细的主基调,在督查处理上从严,聚合市委督查、市政府督查、市委巡察、纪检监察、行业执法督查等督查力量,对各县(市、区)和35家市直单位开展督查,对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车管所、政务服务中心、市医保中心等24个窗口单位进行多次暗访,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7个。
  
  在服务大局上求细。聚焦企业服务、市场供应、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等重点领域和环节,将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六稳”“六保”政策措施,细化为65个具体督办事项,逐项指定督办专员,排查工作落实中的“新衙门作风”问题,有力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专项整治期间,全市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87件,处理148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6人,通报曝光26起52人。
  
  线上评议,让群众当“阅卷人”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这满意那满意,不如群众满意。
  
  我市以“线上三门峡”APP为载体,开展整治“新衙门作风”线上评议。4.5万人对82家市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进行评议,收集“不满意”评价类型意见3709条。
  
  为避免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建议石沉大海、杳无音信,经梳理合并,市整治办集中向72家单位反馈问题建议729条,要求各地各单位对号入座,逐一整改。对群众反映问题集中的住房、教育、医疗、通信等重点民生领域问题,市整治办“一对一、面对面”约谈单位负责人,并要求限时办结。市直相关单位共制定整改措施676条,完成整改问题463个,采纳群众意见建议266个。
  
  此外,我市继续深化“广播电视问政直通车”等经验做法,广泛开展电视、电台问政,共播出电视、电台问政类节目101期,持续督办整改,进一步扩大监督效应。
  
  目前,“新衙门作风”专项整治已转入常态化。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以重整行装再出发的态度,以钉钉子精神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持续擦亮作风建设“金色名片”。
  
  (纪宣)
( 编辑:李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