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白叶楠)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4月18日恰逢“国际古迹遗址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纪念“中国考古百年”系列活动在渑池县仰韶村遗址保护区启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发表视频致辞并宣布活动启动,中国文物报社社长、党总支书记柳士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曾德亚,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宋丽萍,省文物局局长田凯,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市委副书记、市长安伟,副市长庆志英等出席并为活动揭幕。 柳士发在致辞中指出,1921年,渑池县仰韶村遗址的首次发掘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中国第一支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因此而得名。纪念“中国考古百年”系列活动是百年一遇的行业盛事,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办实办好纪念活动,刷新中国考古形象,擦亮中国考古品牌,在全行业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特别是“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讲话精神的新高潮,在全社会兴起公众考古新热潮,以更加矫健的姿态迈进中国考古下一个百年新征程。 曾德亚在致辞中说,河南作为华夏文明的核心区,保留了历史与文化的完整链条和基因谱系。近年河南考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一大批重大考古项目正在加紧推进,在刚刚公布的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河南3个考古项目上榜,至此河南共有49个项目入选历届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充分彰显了河南文化大省、文物大省的实力和地位,全面展现了中原文化所具有的源头性、核心性、创新性和融合性。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将立足河南文化优势和考古资源禀赋,加快推进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努力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安伟在致辞中说,三门峡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最早的“中国”从这里走出。近年,我市持续加强对仰韶文化遗址的保护开发利用,全力打造以仰韶村遗址、庙底沟遗址、北阳平遗址、西坡遗址为核心的“早期中国”文明长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特别是今年,我们将隆重举办仰韶文化发现一百周年暨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活动,目前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双百周年”纪念活动芳容待现,文化盛宴万众期待。纪念“中国考古百年”系列活动在我市启动,充分彰显了仰韶村遗址在中国考古学史上的特殊地位。我们将以“双百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全面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持续在考古中国、中原文明化进程研究等考古科研项目中担当重任,全力打造“早期中国”文明长廊,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强劲三门峡力量。 启动仪式上,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河南省文物局进行了合作签约,三方将发挥各自优势特长,合作开展纪念“中国考古百年”系列活动。仪式后,与会领导、专家参观了仰韶村遗址公园及考古发掘现场。 ( 编辑:师宝华 ) |
纪念“中国考古百年”系列活动在我市启动
来源: 发布日期:2021-04-19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