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基本完工 即将盛装迎宾
本报讯(记者李博)10月14日,记者从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组委会项目建设组获悉,截至当天,项目建设组负责的各项工程基本完工,个别扫尾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确保盛装迎接八方宾朋。 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一期、二期工程已于今年5月前完工,并对外开放。遗址公园提升工程中,新增的庙底沟与三里桥雕塑、名人名言景石、大房基草亭和新增仰韶花纹图案等10个项目已经完工,“华夏之花”雕塑已经开始运回,正在焊接,同时进行铺装工程,预计10月16日完工。
截至目前,庙底沟博物馆所有室内、室外工程基本完工。其中,布展区域的展柜已全部安装完毕,展柜灯光、展板等已安装完成,文物全部摆放到位;学术报告厅已装修完成,座椅安装完毕;景观工程方面,室外7个庭院、小品景观、西侧停车场基本完工;室外绿化方面,四周草坪铺设完成,补土已到位,屋顶草坪铺设预计10月16日完工;布展及人员培训方面,已完成5000多件文物的调配、包装、运输、安放、入库工作,《花开中国》基本陈列布展完成,具备开放条件,16名讲解员目前正在进行展览线路的熟悉工作。
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工程全部完工,今年6月底已对外开放。目前,正在对遗址公园进行全面保洁;安特生小院正在对路面进行整修,室内全面保洁;游客服务中心工程目前正在抓紧施工,室外“文明之门”大型雕塑已安装完成,10月15日,室外配套设施、室外工程、停车场全面完工。周边环境整治及配套设施建设方面,Y038线渑池县城至仰韶博物馆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完工,今年8月初全线通车。
![]() 10月14日,渑池县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考古大型雕塑墙在进行最后的施工。本报记者 杜杰 摄 渑池县仰韶文化博物馆展览提升工程基本完工,目前室内展柜、展板正在安装;院内环境整治提升正在推进,“百年考古”大型雕塑墙正在安装。
![]() 西坡遗址 资料图 灵宝西坡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内容已完成,遗址内观光道路表层处理、F105木栈道铺设已完成,标识标牌已制作安装完成,场内绿化基本完工。
灵宝北阳平遗址观光道路(省道312线至北阳平遗址段)已竣工通车,省道312线(阳平镇至观光道路段)路基已全部完工;北阳平遗址考古大棚内部观光木栈道已完工;北阳平遗址现场讲解工作已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完成对接。
![]() 黄帝铸鼎原航拍图 资料图 大会即将启幕 安保工作就绪
本报讯(记者吴若雨)目前,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安全保障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确保大会成功举行。
市公安局相关人员已经提前到三门峡国际文博城会展中心、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活动现场实地察看各项活动的安保工作,对社会面治安管控、活动现场警力部署、场地周边交通安全等进行安排部署。根据大会各项活动地点、场地、规模、人员组成和实地勘察情况,市公安局制定了总体安保方案,成立安保指挥部,设立7个工作组,按照“统一指挥、分层实施、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职责任务。
市消防救援支队印发了《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消防安保方案》,并成立消防安全保卫工作指挥部。同时,做好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场所熟悉演练和现场执勤部署,扎实做好各项筹备工作,持续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宣传教育培训,严格队伍执勤战备,严防火灾事故发生。
为切实做好大会期间疫情防控工作,市卫健委依据国家现行有关疫情防控政策制定了方案。大会不再邀请境外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来三门峡参加活动;通过个人信息采集表、身份证件管理、健康码申领等措施落实所有参会、服务人员的健康管理,并做好体温检测,做到人员信息可准确追溯;会议场所、宾馆(酒店)、活动场所等公共区域全面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测,落实工作人员发热“零报告”制度。
此外,大会召开前,场馆单位在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下,对场馆进行严格的全面检查、卫生大扫除和预防性消毒,准备充足的疫情防控设施和防护用品,科学管控入场人数,设置体温检测点和临时隔离点。
全面有序推进 积极协调筹备
本报讯(记者单义杰)目前,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各项筹备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组委会综合协调组正在全面有序地推进准备工作。
据介绍,综合协调组通过与北京、河南省工作组积极对接,已基本确定纪念大会开幕式、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闭幕式及23个专委会分论坛活动等日程安排。
纪念大会嘉宾邀请方面,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盖章的邀请函、通知文件已邮寄至各省文物局和各重要嘉宾,目前正在电话确认各方来三门峡的信息。
邀请的媒体代表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西都市报》、澎湃新闻等中央、地方新闻媒体,共35家。
纪念大会新闻宣传、社会氛围营造工作全面启动。在高铁三门峡南站、东西高速口、文博城主会场、驻地酒店等重要点位,设置的道旗、立体字等全部安装到位。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参会嘉宾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证明、会议邀请函,并在报到现场核酸检测无异常后,方可登记入住。与会嘉宾按一人一房安排,天鹅湖国际大酒店、天鹅城国际酒店已预留700间客房用于会议接待。
纪念大会开幕式、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闭幕式领导讲话稿已代拟完毕,正在请相关部门修改把关。
纪念大会和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的会徽、吉祥物形象设计已确定,目前各类宣传用品已开始使用。会议嘉宾的配发物品已完成,正在向各工作组分发。
认真组织安排 做好会务服务
本报讯(记者单义杰)目前,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会务筹备工作进入倒排工期阶段,正在紧张有序向前推进。
据介绍,会务组织组前期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完善的活动方案,对大会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并责任到人。
嘉宾邀请方面,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现已确定各类会议28场次、到会嘉宾423人,其中包括线下嘉宾317人、理事23人、特邀嘉宾48人、各大媒体记者35人;线上嘉宾344人,其中外国专家和中国考古学会会务组分别有15人参加。
会场筹备方面,已对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8个会场进行确定。现已确定在三门峡国际文博城的会议21场,包括开幕式、闭幕式、理事大会、专家分论坛18场;天鹅城国际酒店的会议7场,包括专家分论坛5场。
为保障23场专家分论坛的线上线下会议传输及时高效,会务组织组前期与相关技术公司进行了多次沟通,并现场对会场设备安装、线路布控进行确认。10月16日前,设施设备将全部调试完毕。
为进一步挖掘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考古专家将深入各单位、社区、学校等场所,开展“公共考古——仰韶人在彩陶里画出的世界”“三国至隋唐时期考古——上官婉儿墓和薛绍墓的考古比较”“新石器考古——大汶口文化的图像文字”等23场考古公开课。目前,公开课的时间安排和内容已确定,23场公开课将于10月18日下午至19日全天同时开讲。
整治市容秩序 扮靓城市形象
本报讯(记者李攀攀)为迎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近期,市城管局牵头,联合市公安局、市住建局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市容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全力确保纪念大会期间市容环境卫生整洁有序。
自9月以来,市容秩序组突出对城市主次干道、城市出入口、景区周边的市容市貌、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治理。市城管局不仅集中执法力量,全面取缔占道经营、店外堆物等现象,而且强化环卫保洁,加大市区内机扫、冲洗、保洁力度,对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的垃圾、杂物进行排查,重点对隔离带、绿化带、排水沟等卫生死角进行全方位排查治理。同时,不断提升城市景观建设,在各公园、景区播种花草7万余平方米,摆放草雕3组、草花6万余盆,在市区六峰路、甘棠路、大岭路与河堤路交叉口等主次干道、主要路口摆放花草3万余盆,进一步打造“净、序、绿、亮、美”的城市环境。
市公安局加大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力度,依法查处、取缔清除道路两侧摊贩的改装车,严查路边乱停车行为,并于10月10日至11月中旬在三门峡市区开展交通秩序集中整治行动,重点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营造文明、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市住建局近日加强对三门峡市区道路的维护管理,及时修复破损道路。加大对湖滨广场、火车站广场、高铁南站广场的管理力度,做到广场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有序。对大会活动、住宿等场所供水设备进行排查、维护,确保活动期间供水正常和安全。
做好接待准备 完善后勤保障
本报讯(记者李攀攀)近日,记者从三门峡市接待办获悉,为圆满完成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的接待工作,市接待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精心准备、多措并举推进。目前,大会各项接待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据市接待办办公室主任赵钦介绍,为给参会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接待组在9月从各单位抽调近40名志愿者进行培训,充实接待服务阵容。同时,接待服务组对接待车辆做足了准备工作,不仅对接待车辆驾驶员进行统一培训,而且对各个场地入场行车路线进行了多次勘查,确保将宾客准时准点送达会场。
据介绍,前期市接待办与天鹅湖国际大酒店和天鹅城国际酒店召开协调会,共同对酒店的客房、餐饮环境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宾客住得舒心、吃得放心。
此外,为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市接待办与市卫健委和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一起,对疫情防控工作作了严密部署。在接待酒店入口处,设置红外线体温检测台和临时核酸检测点。同时,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浓厚氛围
本报讯(记者葛洋)倒计时标识、道旗广告、文创产品……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组委会宣传舆论组提前谋划,突出移动端优先、视频化呈现、交互式传播,坚持中央、省、市、县四级媒体联动,聚焦仰韶文化的发展历史、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和世界影响,策划一批融媒体作品,通过线上线下同频共振,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仰韶文化、考古文化、黄河文化、中华文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新闻报道精品迭出。《人民日报》以《充分认识仰韶文化的丰富内涵》为题,刊发仰韶文化整版宣传报道;新华网直播《仰韶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网络学术讲座15期,《河南日报》根据讲座内容同步推出相应报道;《河南日报》、河南广播电视台、《三门峡日报》、三门峡广播电视台、《黄河时报》开设“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倒计时标识。
网络互动攒足人气。河南博物院等拍摄制作仰韶文化互动新媒体作品,在主流媒体和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推送。各媒体在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统一开设#仰韶百年考古百年#主话题,同步开设#点亮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百年考古大家谈#等系列子话题,同主话题进行联动传播。截至目前,总阅读量超过1.5亿人次。
氛围营造出新出彩。我市充分利用市区各临街单位、出租车车载电子显示屏、阅报栏电子屏等,持续播出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宣传标语、视频。河南广播电视台拍摄制作主题宣传片《仰韶之光》,并将宣传片拆分成若干短视频,根据拍摄内容定向制作宣传海报、拍摄花絮、预热短视频,提升社会关注度。
( 编辑:李建新 ) |
全力以赴备战盛会 “天鹅之城”喜迎嘉宾
来源: 发布日期:2021-10-15 打印

- 上一条:像一朵花一样 在世界文化史上独一无二
- 下一条:以礼待宾 展现青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