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4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百岁老兵 军魂已成为不可撼动的信仰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8-12   打印

  严自钧近照

  本报记者 葛洋 摄

  本报记者 葛洋

  “我是国家的兵,一辈子都是!”作为一名101岁的老兵,严自钧赤诚的爱国之心从未变过。近日,记者探访这位老兵,了解他峥嵘岁月的英雄故事。

  严自钧,1922年3月出生在陕州区西李村乡,家中姊妹6人。懂事的他很小就开始帮父母分担家务和农活。回忆起过去的日子,他不禁感慨道:“那时候生活很苦,由于受到地主的欺压,忙活了一年,即使有好收成,也还是整天饿肚子。”

  1939年正值抗日时期,当时只有18岁的严自钧经党组织介绍,到渑池八路军兵站警卫班成了一名战士。不久后,父亲在探望他后归家途中被敌人杀害,他化悲痛为力量,更加坚定了追随革命的决心。严自钧与战友密切合作,多次完成物资运送工作。1940年5月,兵站奉命撤离,严自钧负责当地地下党联络任务,为党组织搜集、传送情报。1945年,严自钧随部队参加观音堂平叛战斗,他奋不顾身,英勇冲锋,和战友们一起夺取了胜利,巩固了革命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严自钧随部队转战晋豫陕鄂。在一次攻城战斗中,他作为敢死队队员冒着枪林弹雨爬上云梯,攻上城墙后敌军立即围了上来,他立刻挥舞手中大刀,浴血拼杀,后来受伤从城墙上摔了下去,侥幸捡回了一条命。淮海战役期间,严自钧担任某连队指导员,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由于敌人白天轰炸,供养输送很困难,严自钧把馍袋绑到自己身上,冒着敌人的炮火,连爬带滚地把馍袋送到了阵地上。战后他被授予三等功。

  1964年12月,严自钧服从组织分配,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工作,先后任三门峡市粮食局党委书记、陕县财贸委员会政治部负责人、县税务局局长、县财税工商革命委员会领导小组副组长、县战备办公室主任、县计划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数十年间,他始终保持军人作风,忠于职守,为家乡建设作贡献,从未因战斗英雄的身份向组织提过个人要求。

  1985年5月,严自钧光荣离休。离休后的他仍然关心三门峡发展,积极为青少年的革命传统教育贡献力量。因为人正派、处事公道,他在群众中威信很高,被陕州区党史办聘请担任党史顾问。“严老是个‘热心肠’,有问题找他,总是倾力相助。无论是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还是山河无恙的和平建设时期,他始终坚守初心,不改共产党员的本色。”陕州区党史办原主任刘全生说。

  离休以后,严自钧撰写了许多篇回忆录、专题材料和革命故事,先后发表在市、县报刊,成为有价值的革命历史资料和传统教育读物。为取得翔实的党史资料,他不顾年迈力衰,数次外出调查访问,先后前往郑州、西安、兰州等多个城市走访村民及烈士后人,征集了许多珍贵的党史资料。

  时光荏苒,曾经驰骋沙场的热血青年已成为101岁老人,他将满腔热情奉献给了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军魂早已融入他的血脉,成为不可撼动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