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陕州区:多措并举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卢氏县:以工代赈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来源: 发布日期:2022-12-13   打印

  本报讯(记者王建栋 通讯员李月军)近年来,陕州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持把精力向项目集中、力量向项目倾斜,全力优服务、破难题、抓推进,以冲刺的姿态跑出重点项目建设“加速度”。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陕州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提质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和民生事业,实施了一批改善生态环境项目,创新滚动实施“三个一批”重点项目。围绕创新驱动能力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转型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细分产业链条衍生项目,突出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谋划储备重大前期项目,梳理绘制项目谋划任务书、路线图,明确责任单位,全力以赴抓推进,持之以恒抓落实。

  项目管理规范高效。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重大项目、一名牵头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班子、一只基金保障”“五个一”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分包、专班推进、联审联批、动态调整、分级督查、项目考评”六大推进机制。成立了13个重点项目推进工作专班,主要领导定期召开重点项目专题推进会,上下齐心攻坚克难,切实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重大项目落地增效。

  “三个一批”持续发力。持续开展好“三个一批”活动,成立重大项目建设“三个一批”工作指挥部,明确责任单位、制定时间节点、强化跟踪推进,推动“签约一批”项目加速落地。对全年计划新开工项目、已签约项目和前期项目等进行全面梳理,建立工作台账、列出任务清单、加快前期手续办理和各种问题协调解决。对已开工项目,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促进项目竣工投产,目前“开工一批”项目均实现了当季实质性开工建设,“投产一批”项目已全部达产达效,转化率100%。

  要素保障有力有效。持续强化“要素跟着项目走”,着力破解政策落实、资金扶持、土地保障难题。政策方面,紧紧围绕省、市在用地保障、税费服务、商贸流通、科技支撑等方面出台的惠企政策,制定了一批切合实际的政策措施,全面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招商的积极性,确保惠企政策应享尽享、快速兑现,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引进建设。资金方面,制定出台《陕州区争取政策性项目资金工作考核实施暂行办法》,加大中央预算内资金等政策性资金争取力度,确保建设资金及时到位。土地方面,全面整合建设用地指标,全力推动“净地”供应向“熟地”“标准地”供应转变。

  本报讯(记者牛富江 通讯员张海军 杨威午)“一天200元,工资一天一结。”近日,家住卢氏县朱阳关镇朝阳社区的袁建春,收到了工地老板通过微信转来的工资。近来,他在该镇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工地做支模工,已干了一个多月,收入7000多元。

  从开春到上冻前,像这样在家门口打零工,袁建春一年能收入3万多元。和袁建春一样,今年以来,卢氏县已有3959人在当地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务工,获得劳动报酬2805.15万元。预计年内当地务工群众将超过5000人,劳务报酬总额4000万元以上。

  今年以来,卢氏县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对全县在建的73个共3.14亿元统筹整合资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实行以工代赈,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该县明确要求,所有项目建设单位必须优先吸纳周边脱贫户、边缘户及不稳定户、搬迁户等加入工程项目,提升财政统筹整合资金帮扶作用;明确规定,劳务工资发放比例必须占到项目财政资金总额的15%以上。

  卢氏县农村交通、农田水利、产业基地配套设施、人居环境等涉及“三农”建设中,从项目谋划开始,就把推广以工代赈方式融入项目讨论论证、可研报告编制及审批、施工合同、开工公示等环节,明确吸纳务工群众数量、发放工资标准、具体发放工资方式等。2022年卢氏县文峪乡望家山果药基地道路项目,落实以工代赈方式,共发放农民工工资157人120.06万元。

  坝、堰、挡土墙等河道治理项目,比较适合农民群众参与,但需要赶在汛期之前完工。为破解农民工技术水平低、施工进度慢等问题,卢氏县发改委等部门实行容缺预审和监督后置,为项目施工提供宽松环境。在推行以工代赈中,该县还探索“培训+上岗”模式,立足农村低收入群体实际,给予一定培训补助,今年以来已培训3000余人。该县官道口镇果岭村以工代赈示范项目发放工资45人42.34万元,占项目财政资金的16.2%。

  为让低收入群体长远受益,卢氏县还积极探索“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和“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资产折股量化分红”综合试点示范。该县官道口镇6000亩有机水果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土地流转、务工、资产折股量化分红等方式,带动810户群众年增收1100余万元。自今年起,还可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收益106万元。


( 编辑:唐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