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客在春节期间参观庙底沟博物馆 随着“庙底沟彩陶花瓣纹”惊艳亮相央视兔年春晚主舞台,春节假期,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不打烊”,客流量暴涨,吸引了八方宾客参观,市民朋友们在博物馆里度过了一个“文艺范儿”的兔年新春。 这座展现仰韶时代最繁盛、影响力最大的庙底沟文化时期社会面貌的博物馆,还吸引了众多央媒、省媒的高度关注和持续报道。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成为“出圈顶流”的背后,是三门峡众多文旅人的心血凝聚。 上下求索 倾力打造仰韶文化高地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庙底沟遗址的保护和利用。2002年,随着三门峡市“一城三区”格局工程的实施,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由河南省和三门峡市联合组成考古工作队,对庙底沟遗址进行了又一次大规模抢救性考古发掘,我市将遗址融入城市的发展当中,强力推进集保护、展示、教育、休闲于一体的历史文化空间建设。 2016年起,我市将庙底沟项目建设提上日程,成立建设领导小组,设立项目筹建办,负责博物馆展览项目的文物征集、大纲编撰、项目协调等工作。与此同时,我市还邀请考古学界、博物馆界的专家、学者,对展陈的选题构思、内容选材、编排布局等进行指导把关。通过对展品资源进行梳理、遴选,结合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最终将展览的主题定位为“花开中国”。 “十年磨一剑”。2021年10月,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高规格在我市举行,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在会上一经亮相,便一鸣惊人。为持续叫响“圣地仰韶·花开中国”文化旅游品牌,我市以加强宣传推广作为吸引来客的重要方式:制作精美的三门峡文化旅游宣传片《中华文明的“寻根之门”》《遇见三门峡》;印制新版手绘地图《乐游三门峡》;中央电视台《中国考古大会》《仰韶故事》《考古中国》《寻古中国》等相继在三门峡拍摄,传播三门峡文旅故事。与此同时,我市在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等平台开通账号,让外界对三门峡了解更深,想来的欲望更强烈。 蓄力向前 仰韶文化传承保护迈出大步 斯文鼎盛,世运新潮;心中有来处,脚下便有根。为打造“圣地仰韶·花开中国”文化旅游品牌,我市积极打造博物馆群落,高水平保护利用仰韶村、庙底沟、西坡等重要遗址,积极融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打造“最早中国”长廊。庙底沟博物馆等一批立体化展示、沉浸式参与的现代化展馆建成,成为一个地方、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是开展研学旅游、文旅文创融合的重要平台。 2022年5月18日,我市文博产业迎来高光时刻,庙底沟博物馆基本陈列“花开中国——庙底沟与中华早期文明的发生历程”项目,获得“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荣誉,这是河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陈列展览项目。不久前,该展览又喜获“新时代博物馆百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圣地仰韶·花开中国”文化IP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精品文创产品令人目不暇接。 值得关注的是,三门峡市文物保护中心项目、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推进顺利,仰韶村考古圣地“七个一”工程、北阳平遗址群·西坡遗址大房基展示工程等进展顺利,我市文物保护机制更加完善有序。 积极探索 打造文化新IP 围绕着文化IP的打造,我市在文创开发、品牌宣传、旅游活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渑池县仰韶文化博物馆推出的“我在仰韶修文物争当彩陶修复师”系列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带着孩子、家人化身彩陶“修复大师”,大家通过清洗、粘接、补缺、打磨等工序,不断探索,将盲盒内支离破碎的陶片一一黏合,共同探寻博大精深的仰韶文化。小小的考古盲盒,带动了文化潮流,这是三门峡打造“仰韶文化IP”的新方式,也是当地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新业态。 在文创开发方面,目前全市共开发文创产品600余种,“陶小淘”、馆藏精品文物明信片、月牙纹彩陶罐邮票等文创产品广受青睐。下一步,我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贺信精神,以世界眼光、国际视野谋篇布局,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以项目承载彰显仰韶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大历史观、大考古观深入挖掘仰韶文化的时代价值,全方位展示仰韶文化魅力,着力打造黄河文化高地、中国考古圣地。 |
文博游火爆“出圈”的背后——“从春晚舞台花瓣纹看庙底沟文化”系列报道之三
文/图 本报记者 葛洋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2-07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