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三门峡实践中谱写国资国企新篇章

——解读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权威访谈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9-04   打印

  作者:本报记者 张静怡

  “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深入分析当前我市经济形势,全面系统部署下半年各项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聚精会神抓发展、全力以赴拼经济,再次奏响了奋进三门峡最强音。”8月30日,市政府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唐伟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市政府国资委要坚持“立足本职、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奋勇争先”的工作标准,聚焦全年目标任务,以敢拼的勇气、爱拼的担当、善拼的举措,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奋力推进现代化三门峡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唐伟介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国资监管体系更加完善、防范化解风险更加高效、企业经济运行更加稳健。今年上半年,市属国有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发展质量持续提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84%;创新驱动能力不断增强,上半年研发投入增长24.3%;深化改革呈现多点突破胜势,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获评省A级;项目发展后劲有力强劲,投资项目中开(复)工项目67个,开(复)工率91.7%;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不断夯实,市属国有企业建成“五星”党支部40个,占比60%以上;深挖国企发展活力,为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蓄劲起航。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唐伟表示,下一步,市政府国资委将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围绕建设“五个强市”、壮大“六个经济”、对标“十拼”要求,重点做好“改革”“布局”两项主任务,巩固提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确保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谋好篇、开好局、起好步。

  一是初心如磐拼布局优化。突出优势再造,夯实黄金产业发展基础,大力发展黄金及多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大国有资本在集成电路、新材料、软件开发、大健康等领域投资力度;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兴业,做实做精文旅融合文章,催生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进三门峡铁路综合枢纽物流园项目建设,打造国际智慧商贸双循环枢纽,发展壮大现代物流产业。

  二是敢闯敢干拼科技创新。健全以企业投入为主、各类资金共同参与的国有企业科技投入体系,完善研发投入产出评价考核体系;搭建成果转化平台,推动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三门峡基地建设,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用好用活“1+8”政策体系和“人才科技政策30条”,着力选优配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创新探索人才工作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运作模式,优化全要素“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

  三是奋勇争先拼经济质量。加快推动国有资本资源向主业企业、优势企业集中,强化战略规划和主业管理;加大“压减”和亏损治理工作力度,实现企业收入、效益和现金流协调增长,对无业务、无贡献、无法实现功能的各级子企业进行全面清理,重组或关停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坚决“止损刹车”。

  四是善作善成拼企业管理。推行去行政化改革,优化组织架构,提升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全面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新型经营责任制,强化刚性考核、兑现,提升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质量;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探索建立市属企业内部人才市场,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和绩效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

  五是从严从优拼监管机制。修订完善国资委权力和责任清单,实现市场化、过程性、穿透式监管,积极探索分类差异化监管;以数字化智能化监管平台建设为抓手,完善智能化监管架构;健全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出资人监督与纪检监察、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等各类监督贯通协同机制,完善业务监督、综合监督、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监督体系;紧盯市属国有企业质量效益,打好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主动仗,促进企业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