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智慧大脑”如何赋能基层治理?

——探析兴贤里社区的“智治之路”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9-21   打印

  作者:本报记者 王婉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日前,我省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25年基本构建起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初步打造成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社区。

  以“智”促“治”,卢氏县兴贤里社区正在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子。

  卢氏县横涧乡兴贤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2017年9月开工建设,2018年9月建成,总占地面积500亩,共建设住宅楼83栋,安置建档立卡脱贫群众2757户11227人,是全省规模最大、也是唯一一个万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社区。

  9月7日中午,兴贤里社区秋实社区一楼东户居民刘娟正在做饭,发现洗碗池下水道堵了,就随手拍了一张照片,“家里下水道堵了,急需修理”,简单描述问题后,她通过事件上报手机小程序平台上传至智慧兴贤里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智慧服务平台”),不到10分钟,社区工作人员王舒平就上门为她疏通了下水道。

  小问题得以快速解决,得益于社区创新开发的智慧服务平台。

  大屏小事 连接民心

  社区面积大、人口规模大,物业管理、社会治安等矛盾问题交织,基层社会治理面临基础薄弱、力量不足、职能交叉等诸多问题,如何有效管理成为首要问题。

  一块电子大屏,如同兴贤里社区的“智慧大脑”,将约33万平方米的社区、83栋居民楼的房屋数量、入住人口、主干道、背街小巷的情况尽收眼底。在社区综治服务管理中心,工作人员郭旭香向记者演示:用鼠标随意选取某一栋单元楼,该楼栋常住人口、流动人口以及住户的就业情况等相关信息一目了然。

  智慧服务平台共分为党建引领、社区服务、兴业发展、防返贫、社区治理、文化融合六大模块,每个模块还分列若干个子模块。

  “通过事件上报手机小程序随时上传问题,就属于社区治理这个模块里的矛盾纠纷调处这一事项。群众将发现的问题通过文字或者语音上传,系统后台将自动受理、线上派单、处置办结、信息反馈,群众还可以查询办理进度,对办理结果进行满意度评价。”横涧乡副乡长郭润说。

  郭润介绍,社区以30个居民组为单位,实行大网格联动三级网格长管理体系,通过“一网联动”,做到群众诉求问题“发现在网格、解决在网格”,“我们创新使用这个平台,就是为了让群众更多地参与社区治理”。

  三级管理 兜牢底线

  9月7日一大早,秋实社区帮扶责任人郭聪娜已经走访了3户监测户,并在智慧服务平台上传走访信息。

  点开智慧服务平台的“防返贫”系统,满屏黄、蓝、红三种颜色的小方块顿时映入眼帘,左侧显示着“红黄蓝”三级关爱、重点人群数据库、监测户名单、社区结对帮扶统计、监测对象申请流程、走访情况预警等子模块。大屏幕上的黄、蓝、红三色小方块,显示的正是“红黄蓝”三级关爱子模块的内容。

  社区紧紧盯住社区整户无劳力、残疾、大病、低保、五保等重点人群的基本生活情况,实行“红黄蓝”三级关爱管理。

  在去往监测户家的时候,郭聪娜边走边介绍:“监测户按红灯管理的,月走访4次;没有纳入监测户的重点人群按黄灯管理,月走访2次;其余脱贫户按蓝灯管理,月走访至少1次。”

  利用手机小程序“一键上报”至“智慧大脑”,帮扶责任人将每次走访情况拍照上传系统,对发现的户信息、就业等变动情况以及户存在问题,同步上传,后台分类收集汇总反馈部门处置,确保系统数据准确完整、动态监测及时到位,帮扶措施精准有效。

  有一次走访中,郭聪娜了解到一户孩子今年考上大学但学费没有凑够,“第一时间把这个问题反馈给平台,并建议各帮扶责任人逐户排查,再统一协商解决”。8月16日,社区举行“金秋助学”活动,为68名学子发放助学金,解了许多家庭的燃眉之急。

  统计精准 科学施政

  “以前一听说要找居民信息,我们头就大。”郭旭香说,“没有建立这个平台之前,我们需要逐一查找每位居民的信息。现在我们只用在‘智慧大脑’里搜索查询,非常便捷。”

  智慧服务平台的基础是信息集成。通过数据信息的集成共享,全面感知、监测、分析、整合社区资源,对各种需求做出迅速、灵活、准确反应,减轻基层负担,提升治理效率。

  点开智慧服务平台“兴业发展”模块,屏幕上显示出社区居民务工就业情况:截至9月7日,社区16至60周岁人员7265人,其中有效劳动力人员5613人,占比77.3%;60岁以上人数1518人,务工人数349人,占比23.1%……屏幕上还显示着务工就业区域分布和五年内收入增幅图等。

  按照“就业多元化”总体要求,社区利用“智慧大脑”分析劳动力情况,建立产业、创业、就业动态管理信息库,精准施策,制定了“向外输出一批、产业发展一批、创业带动一批”多渠道致富增收机制。目前,社区开发公益岗205人,建设技能培训学校1所,香菇产业基地1个,社区企业2家,农贸市场1座,已就业5936人,达到了户均2人稳定增收。

  对于下一步发展,兴贤里社区负责人李海丽信心满满:“我们将借助智慧服务平台赋能社区高质量发展,实现‘一表更新、一图看懂、一键上报、一网联通’,大大提高社区‘为民、便民、安民’服务能力,让万名搬迁群众在这片热土上安居乐业,生活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