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强化项目支撑

我市深入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工作

来源: 发布日期:2023-11-08   打印

  本报讯(记者葛洋)近年来,我市坚持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贺信精神为动力,深入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持续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以壮大功能片区推动文化“亮”起来。我市深入实施文旅融合发展“1+3+4”工程,建设仰韶文化传承保护区文化地标,打造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三门峡大坝黄河文化旅游区、陕州地坑院景区3个重要文化IP,完善渑池义马、灵宝、卢氏、中心城区4个以大遗址大考古、黄帝文化等为突出特色的全域文旅组团,打造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精神地标。“庙底沟之花”闪耀央视春晚,《问道函谷》实景演出、角古东小镇别样风情、地坑院非遗项目吸引游客纷纷打卡,全景式展示黄河文化魅力。

  以深化研究阐释推动文化“活”起来。我市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具象化、活化历史文物,让游客行走三门峡,读懂早期中国文明史;开发文旅文创产品600余种,部分产品亮相各类重大活动;吉祥物“陶小淘”“鹅小鹅”、弘焱白天鹅系列产品等广受市场欢迎;组建仰韶文化研究中心,推动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仰韶论坛永久落户我市。聚焦“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等重大项目,采用“一遗址一课题一专班”模式,持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在文明交流互鉴中贡献三门峡力量。

  以文旅文创发展推动文化“火”起来。三门峡百里沿黄生态廊道及周边,东至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赵沟古村、仙门山景区,经三门峡大坝、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经济开发区婚旅之都、途居露营基地,西至函谷关、东寨九曲黄河观景台、铸鼎原聚落遗址群……串珠成线,一条集生态文明、黄河文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百里沿黄生态廊道初具规模。同时,我市深入实施文旅文创“三年倍增计划”,坚持多元化培育、特色化创新、有机化贯通,持续深化“文旅+农业”“文旅+工业”“文旅+红色教育”“文旅+体育”“文旅+康养”等深度融合,倾力打造文旅全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