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2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优化进口铁路运输铜精矿监管通关模式

河南首个试点工作在三门峡启动

来源: 发布日期:2023-12-29   打印

    本报讯(记者柴锦玉 纪雨童)车号核对、监管取样、固废排查……12月27日18时,在位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河南中原黄金冶炼厂卸矿站和原料库,三门峡海关工作人员结束了历时两天对来自蒙古国900余吨铜精矿的属地查检。这是我市作为全国第二个、河南省首个“进口铁路运输铜精矿监管通关模式试点”工作启动后,首批进行的属地查检。启动这一试点工作,不仅大大缩短通关时长,为企业节约大量成本,还将为大范围拓展通关模式改革带来良好示范效应。

  “过去查检工作需要在入境口岸海关实施完成,通关时长一般在15至20天,导致企业进口铜精矿在口岸检验停留时间较长,增加了仓储和倒运环节费用。试点工作启动后,这批铜精矿22日从二连浩特口岸入境后,经铁路运输模式25日晚直达三门峡企业厂区,两天完成查检放行,通关时长只有5天时间,比过去缩短了85%。以中原黄金冶炼厂去年从该口岸进口铜精矿4万吨计算,仅仓储和倒运等环节可为企业年节省综合性成本1500余万元。”三门峡海关工作人员算了这样一笔账。

  通关从过去的“先检后放”到“属地查检”监管模式流程再造,确保精矿石安全进入企业生产环节,保障了进口原料渠道的稳定畅通,提升了我市铜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试点工作启动,为我市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近年,三门峡海关聚焦特色产业发展开拓创新,主动承接海关总署优化进口铁路运输矿产品监管通关模式改革重任,将进口铁路运输铜精矿监管融入“智慧商检”,开展准入风险研判、跨关区协同配合、分段分区作业、监管互认共享等工作,利用“进口矿源备案+卸装全程视频监控+海关现场抽样+实验室检测+定期风险研判+智能判定验放”等监管模式,将海关监管嵌入企业生产管理流程,不断提升监管水平,保障了我市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切实筑牢有色金属冶炼产业高质量发展“底盘”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