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2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马怀智:定要还他个山清水秀

本报记者 王超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1-05   打印

  扎根荒山20年,搭进去半生积蓄,经历了无人、无路、无水、无电、无苗、境险、地薄等种种困难,吃的苦,受的罪,一桩桩,一件件,如今回望,令人唏嘘不已。

  寒风凛冽,皲裂的脸和双手;春风回暖,冻伤处发红发胀,痒得难受;夏秋之际,毒蛇追、草虱咬、马蜂蜇,有几次差点丢了性命。

  这一切,只为了心中那份执念:让祖国的大好河山遍布苍翠,拥有无边美景。他,就是渑池县粮储中心退休职工马怀智。

  近日,记者拨通了远在广东湛江养老的马怀智的电话。他解释道:“我现在身体不好,记忆力衰退,许多事都记不清楚了。”

  马怀智1951年出生,17岁入伍,19岁在部队入党,退役后在渑池县粮储中心工作,2001年遵照组织要求提前离岗。“离开工作岗位了,没有事情,就想找点事情做。”在与家人商议后,他到坡头乡浪地村瓦窑沟村民组,承包了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1.5公里的荒山,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植树造林。

  “我花上个十年八年,定要还他个山清水秀,还国家一个不一样的瓦窑沟。”马怀智对他的四弟说。这一干,就是20年。

  瓦窑沟村以前也有零星村民居住,但因自然条件恶劣,绝大多数村民都迁走了。

  彼时的瓦窑沟村遍地荆棘野草,黄蒿有一人多高,野兔出没、野猪成群、野鸡叫声此起彼伏。每年夏季山洪来临,裹挟着大量泥浆,让这一片山地变得伤痕累累。

  马怀智骑坏了3辆摩托车,考察了每一条沟、每一道坡。五里坡是上山的必经之路,马怀智的旧摩托车在这里摔了不止三五回;曾经村民放牧牛羊早晚经过的羊肠小道,也被山洪堵死了。如是种种,不一而足。

  勘察之后,马怀智重新设计了进山道路,并邀请当过工程兵的战友担任爆破任务。两个陡崖挡住了进山道路,便炸了陡崖。爆破后的石块大小不一,他们一块块撬、一筐筐抬、一车车拉,硬是将其打通。经过整整两年,一条长3.5公里、宽3米的山路终于修好。

  山上缺水,维持生活勉强能行,浇树却远远不够。马怀智听取朋友建议,本想争取国家资金扶持,却一下子拿不出4万元前期设计费,最终搁浅。于是,他自己寻找水源,在沟西山崖上找到一股泉水,请曾经的同事老茹帮忙测量引水,将山泉水引到了林地。

  路通了,水有了,马怀智便开始种树。他雇来附近村子二三十个村民,在冬季突击栽树。树种到哪里,灶台就移到在哪里,就地挖坑起火做饭。黄泥糊成的土灶,就地拾的柴火,一口旧的大铁锅内炖着杂烩菜,热气腾腾,香气四溢。

  连续三年冬天,马怀智带着村民,穿着笨重的棉衣,扛着锄头、铁锹,一步步向深山挺进。

  种树的时候,马怀智格外用心,行是行,列是列,1米见方的树坑,差1厘米都不行。

  那几年,渑池县能买到的树苗,全被马怀智买光了,这还不够,他还跑到邻县购买。

  本来计划种些果木树,谁知山地贫瘠,果木树成活率太低。“沙梨王、软枣树成活率太低,杨树、刺槐成活率高。”这是马怀智种树20年的经验。

  据不完全统计,20年内,马怀智植下杨树1.2万余棵、刺槐5万余棵、金丝楸1000多棵、沙梨王1000多棵、软枣树1000多棵。一般常规造林,成活率在85%左右,马怀智栽的树,成活率达到98%。

  2019年秋,郑州一家公司来到山上考察,一下就看中了这块林地,愿意出240万元,马怀智不同意转让;2020年春,北京一家公司来考察,愿意出260万元,他仍舍不得。

  2021年3月下旬,马怀智确诊肺癌,后经多次会诊,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于是,他萌生了将林地捐献给国家的想法。

  2021年9月18日,渑池县举行千亩山林捐赠仪式。马怀智把他辛辛苦苦管护了20年的山林无偿捐献给了国家,由渑池国营林场接管。

  “交给国家是最好的结果,这样我也放心,因为国家能管理得更好。”马怀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