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伏牛 > 正文

记忆深处的冬至节

□魏立平
来源: 发布日期:2023-12-20   打印

  纵然冬至的白昼最短,总有美好的遇见和最深刻的感悟;纵然冬至的夜晚最长,总有成长的温暖和难忘的回忆。

  我十岁那年冬至,寒风凛冽,滴水成冰。在那个年代,冬至对我们而言,是一种期盼,也是一种温暖。因为这一天,妈妈会准备我们久违的萝卜肉馅饺子。对于大半年没有沾荤腥的我们,这已经非常奢侈了。

  妈妈早早地开始准备,调馅、和面、擀皮、包饺子。在大面板上,饺子排成一行又一行,就像学生做早操时那样整齐。我不时地去数一数,唯恐有掉队的。妈妈调好油泼辣子的蘸料,又让我给爷爷奶奶送去一大盘饺子,然后就等着烧水下饺子了。

  那天,爸爸带着学生去参加学校农场的义务劳动,傍晚时分,爸爸回来了,还带着他的三个学生。看到这情景,我急忙跑到厨房向妈妈告状:“爸爸又领学生吃饺子来了,你要管管!”妈妈笑着说:“你爸爸向来如此。宁可自己不吃,也要让学生吃饱。”说完妈妈又安慰我:“今晚饺子多着呢,放心吧,有你吃的。”我气不过,转身踢了一脚身边的小黑狗,小黑狗疼得嗷嗷叫。

  饺子终于煮熟上桌了,爸爸对他的学生说:“放心吃,饺子多着呢。”其中一个学生吃了几个饺子,就放下了筷子。爸爸责怪道:“干了一天的活,怎么才吃几个呢?”说着端起一盘饺子,倒进学生的碗里。也许是干活累,大家都饿了吧,三个学生不再羞涩推辞,一阵大快朵颐地吃了起来。

  好不容易轮到我和弟弟吃饺子了,爸爸却说:“今天是冬至,是小团圆的日子,你们三个回家吧。”说罢又让妈妈找出三件哥哥以前的厚衣服,给他们裹在身上,还让哥哥将他们送到山上的家中,妈妈不放心哥哥一个人回来,便叫来邻居张大哥给哥哥做伴,为了让哥哥和张大哥填饱肚子,我和弟弟的那份饺子就被张大哥吃掉了。

  送走他们后,面板上的饺子已经所剩无几,蘸料也吃完了。妈妈把剩下的饺子煮好端上来,给弟弟五个,给我三个。就在我发脾气怪爸爸带学生来家里,又怪妈妈不多包点饺子的时候,爸爸拉着我和弟弟的手,讲起了冬至节吃饺子的由来。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在冬至节制作“驱寒娇耳汤”,帮助穷人医治冻伤。后人为了纪念张仲景,渐渐有了冬至吃水饺的习俗。爸爸时常给我们讲解“绝渡逢舟”“暗室遇灯”的故事,提醒我们“给他人分一杯羹,就是给自己留一条活路”的道理,这些教诲也影响了我日后的处事态度,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受益匪浅。

  那个冬至节,我虽然没吃上几个饺子,却收获了更宝贵的东西。它让我明白,人生不仅需要物质的滋养,更需要精神的富足。这种精神的富足,来自我们对他人的关爱与尊重,来自我们对他人的理解与支持,更来自我们对他人的包容与宽恕。


( 编辑: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