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https://5g.dahe.cn/news/202501191882617 大河网讯 一个小乡镇,正在崛起一座汽车城。 车马城,打车周,汽车城,造车的基因一脉相承。 曾经的“千乘之国”,正在被新能源汽车产业“唤醒”。 2025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70万辆。 今年,河南力争整车产量200万辆、新能源汽车140万辆。 聚链成群,扩量提质。河南正在向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达地区迈进。 港区有个“小西藏” 郑州航空港区东部,曾经有一个“小西藏”。 得名“小西藏”,并不是因为海拔。 在被航空港区代管之前,岗李乡是一个边陲小镇。 岗李乡打车周村,是岗李乡的一个大村,人口约有3000人。 郑州航空港区岗李乡打车周社区党支部书记周全义说,打车就是现在说的造车。 在明朝初年山西洪洞县移民潮中,打太平车的周氏兄弟在这里定居了下来。 光阴流转,打车声稀。年轻人纷纷出去打工,村庄少了往日的热闹。 一校园内展陈的太平车。 2023年,常年在外地工作的张静文回到了打车周,和家人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做出和她一样选择的年轻人,并不在少数。 周全义说,现在村里的产业还是和车有关,不少年轻人都在附近的汽车配件厂上班。 边陲小镇起新城 而这背后,是“打车”基因的苏醒和焕新。 2021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建设,日新月异;生产,快马加鞭。 2024年前11个月,郑州比亚迪产量达到了整车47万辆。 围绕郑州比亚迪,航空港区规划了50平方公里郑州航空港汽车城。 航空港区正着力完善比亚迪周边商业配套,逐步实现新能源汽车配件的本地化配置。 昔日的“小西藏”,已然变成了“汽车城”。 如今,站在打车周村头高坡上,能够看到正在扩张中的比亚迪工厂。 张静文说,开车到工厂不到十分钟,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驶向万亿新蓝海 打车周产业的变迁,可管窥河南汽车产业的嬗变之路。 和打车周一样,郑州的造车基因,也埋在历史的深处。 新郑市文物局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刘伟鹏说,在此建都的郑国与韩国,当时都号称是“千乘之国”。 郑国车马坑,堪称车马文化的瑰宝。刘伟鹏说,中原地区曾经是车马文化的一个鼎盛区域。 岁月轮转,车尘马迹。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如今已成为郑州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 郑州集聚了十余家知名汽车企业,初步形成了“研发—制造—配套”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链条和超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随着车企巨头纷纷落子,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在中原大地上驰骋。去年,河南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70万辆。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我省将支持比亚迪、上汽、奇瑞、宇通等企业扩量提质,力争整车产量200万辆、新能源汽车140万辆。 ( 编辑:tln ) |
一辆新能源汽车,唤醒一座车马城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1-19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