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商周的刑鼎镌刻下最早的成文法,当汉代的约束石券记载了民间契约,当《唐律疏议》的竹简规范了盛世秩序……这些穿越千年的法律文物不仅是博物馆的陈列品,更是中华法治文明的基因密码。 技术会迭代,但法治精神永不褪色。 让我们一起解锁老祖宗的“硬核普法”智慧,get数字时代的“法律护身符”。 桎梏 桎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具,戴在手上的为梏,戴在脚上的为桎。类似于现代的手铐、脚镣,为束缚、压制之意。 网络世界没有“隐形人”! 从脚镣到“数字枷锁”,你的自由由法守护!自由≠为所欲为,每一句言论、每一次点击都在法律框架内运行。 《朱子家训》将军罐 中国的法律主张天人合一、伦理亲情的思想和价值观,《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提醒后人,若小家治理得好,社会就能和谐安定。 网络兼职要警惕! 古人用将军罐传承家风,我们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守护数字门楣。那些被长辈念叨的“做人道理”,正在变成你手机里的“防骗指南”! 刑鼎 公元前536年,郑国的正卿子产,将刑法铸在金属鼎上放在王宫门口,向全国老百姓公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也是中国政治史、法制史的里程碑。 你的“数字钺”永远受法律手柄制约! 郑国刑鼎让规则看得见,让正义不蒙尘!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赋予每个网民平等护甲。 獬豸 獬豸,是古代司法界顶流,其角专戳谎言,现申请成为你的互联网防骗搭子!传说獬豸能辨善恶、判是非,会用独角指出分歧中不占理的一方,是古代司法官员的标配。现如今,法院、检察院门口常常能看到它的身影。 个人信息要保护! 獬豸提醒,陌生链接不要点,可疑网站不要进,密码设置要复杂,谨防信息被盗用! 登闻鼓 登闻鼓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古代老百姓向皇帝上访的“绿色通道”,我们常常在影视片中看到,冤屈的百姓在衙门口击鼓鸣冤的场面。 网络暴力不可取! 鸣冤鼓响,官府自会查明真相;网络举报,也要依法依规,切勿以暴制暴。 惊堂木 惊堂木,是一块长方形的硬木,有角儿有棱儿,取“规矩”之意,具有严肃法堂、壮官威、震慑受审者的作用。现在的法槌可不是“洋货”,它就是由惊堂木演变而来的。 造谣传谣小心“引火烧身”! 惊堂木一响,键盘侠退散!让真相说话,让法律裁决,做一个理智的网民,还网络一片清朗! 《司马悦墓志》 《司马悦墓志》记载了墓主的法律职务与司法活动,体现法律实践,反映法律对身份、丧葬的规制,以及儒家伦理对法律文化的影响。 你的每个点赞都是数字判词! 从北魏判案到网络庭审,真正的“青天”人设,不是靠激情站队,而是用法律条文精准“敲槌”! 《唐律疏议》 它被后世学者称为“中国古代法典之王”,主张德礼为主、刑罚为辅。《唐律疏议》对中国法制史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中华法系的重要基石之一。 你的每个“已读”都是数字画押! 从《唐律疏议》到网络法典,真正的正义从不靠热搜定谳,而在每一条冷静转发的法律原文里! 占卜甲骨 夏商时代,统治者已有意识利用纪、纲、训、典、刑、罚对社会风俗进行矫治。20世纪出土的大量甲骨文资料证明,商代的刑法及诉讼体制已经比较完备。 你的每次上网都在“数字占兆”! 商朝用龟甲避灾,我们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避坑,你的每次上网都在刻写数字文明! 《李邕墓志》 《李邕墓志》作为唐代墓志文献,内容与唐代法律制度及社会文化存在多层面的关联。记述墓主生平、官职、贬谪、死因与司法程序,进一步探讨唐代“法治”与“人治”的张力。 你的每次转发都在刻写网络文明! 每一条理性评论都是数字碑刻,每一次谨慎转发都是云端法槌。你每天在朋友圈的发言,都在创作自己的“数字墓志铭”。 铜钺 “礼源于祭祀,刑始于兵”,是中国法制起源发展的重要路径。那些或威武、或神秘的斧钺,都不是功能单一的兵器,更兼具了刑具、威仪的属性。 法律才是终极“解锁密码”! 互联网没有冷兵器,但每一条恶评、每一次欺诈,依然逃不过法律的“数字利刃”! 《侍廷里父老僤约束石券》 《侍廷里父老僤约束石券》,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民间自治契约石刻之一,记录了汉代基层社会组织“父老僤”的成员共同集资购买土地、制定内部管理规则的过程,与汉代法律体系及民间习惯法有着深刻关联。 维权按钮就是你的“数字权杖”! 规则要公开透明,权力需相互制衡,真正的“网络乡贤”不是带节奏,而是用法律守护数字共同体! 文物不会说话,但每一道刻痕都在提醒:你的每个网络行为,都在参与书写新时代的“数字青铜法典”。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冲浪要有安全姿势! 从“吃瓜群众”到“法治网民”,只差一次理性转发、一个复杂密码、一份取证意识。 网络安全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每个Z世代触手可及的责任。 毕竟,我们可是要在元宇宙里当“长老”的人! ( 编辑:tln ) |
H5丨法治寻宝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5-23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