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至27日,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在郑州举行。来自上海合作组织26个国家的近200家主流媒体、知名智库、政府机构以及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400多名代表参会。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不同文明间如何相处?上合组织何以朋友圈越来越大?如何让上合故事直抵人心、从官方共识走向社会共鸣?《大象会客厅》对话上合组织前秘书长张明,点击开启答案↓
▶人民了解了,合作就顺畅了
【任炜】您其实去年卸任了上合组织的秘书长,今年又参加了上合组织媒体智库峰会,您一直在见证着和推动着上合组织的发展。您也多次提到要让民众感受到上合组织的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如何通过青年交流和媒体合作,让上合故事直抵人心,我们说从官方共识走向社会共鸣?
【张明】促进各成员国之间、人民之间的了解,媒体义不容辞。这次新华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同河南省共同在郑州举办了上合组织媒体智库论坛,我想目的也就是为了在这方面做得更好,做得更多。人民了解了,合作就顺畅了,取得的成就也就更丰硕了。有句话说: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一看。青年是愿意去了解世界,了解其他国家的青年们是怎么生活、怎么学习、怎么思维的。在上合组织的推动之下,上合组织多个成员国宣布了免除旅游签证这样的举措,我想这一点会给青年交流带来很大的便利。
【任炜】社会当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叫做文明冲突,可能现在的年轻人当中也有这样的文化差异论。其实多互动、多行走、多看一看,也就打消了文明冲突这样一个概念和差异性,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彼此去共荣,这是我们做得很棒的一点。
【张明】你说的很对,西方的一些学者提出了一个文明冲突的理论,我想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文明,文明彼此之间一定是有差异的,但是各个文明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借鉴、相互包容、相互学习,那么这些文明就不会冲突的。如果你意在使这些文明冲突,你歧视其他的文明,你不尊重其他的文明,你诋毁其他的文明,那么文明的冲突就会是一个现实。所以不在于文明冲突还是不冲突,而在于我们是怎么对待自己的文明,怎么对待别人的文明。
▶上合组织感召力来源于“上海精神”
【任炜】我们知道上合组织已经经历了24年的发展,成为了世界上覆盖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的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并且在您的任期内是完成了上合组织史上最大规模扩员,朋友圈是越来越大,上合组织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够吸引到这么多国家来?
【张明】的确。上合组织成立24年,最初是6个成员国,发展到今天已经是10个成员国。整个大家庭的成员,包括观察员国、包括对话伙伴,一共是26个,地域的覆盖更加广阔了。这本身就体现了上合组织的感召力在增强。它的感召力是怎么来的?我想它的感召力就来自于“上海精神”。“上海精神”的实质是平等、尊重、合作。如果各个国家能够平等地坐在一起,相互尊重地讨论问题,诚心诚意地开展合作,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那么大家在一起彼此是开心的、是愉快的。我的体验,在上合组织这个框架里边,各成员国的同事们坐在一起讨论问题,彼此的舒适度是很高的。
【任炜】上合组织坚持的“协同一致”原则,它与西方主导的秩序规则有什么不同?
【张明】我想有些国家提出的规则秩序,它意在我制定规则,你遵守我的规则,read my lips(听我说)。上合组织的“协商一致”是大家坐在一起,开诚布公,相互尊重、相互平等地讨论、制定规则,之后我们共同遵守规则,这就是差异。协商达成一致、达成共识,我想这样的共识、这样制定出来的规则,大家都乐意去执行。
【任炜】其实现在以某些国家为首,它把我们的经济秩序打得很乱。上合组织如何去平衡成员国与美国的经贸关系,来确保区域内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呢?
【张明】上合组织,包括我们的成员国无意和任何国家去冲突。我们提倡的是合作,这是我们的宗旨,我们也无意同任何一个国家竞争,但是我们希望通过我们之间的合作,能够更好地推动我们自身的发展,维护我们这个地区的和平、安全、稳定。如果我们自身发展好了,我们这个地区的和平维护好了,安全得到了保障,它一定是对整个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贡献。
▶推动上合组织框架内人文交流,河南应当仁不让
【任炜】这次上合组织媒体智库峰会选在了河南郑州。其实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家底。要是想依托它们打造成上合组织的人文合作枢纽的话,您觉得应该从哪个方面下手?
【张明】上合组织目前已经形成了四大合作支柱,其中一个就是人文交流。从中国来说,我们推动上合组织框架内的人文交流,河南应该当仁不让。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河南走一走、看一看,能够深切地体会到中国古老悠久的文明、文化,像殷墟的甲骨文,像嵩山的少林寺。上合组织国家他们很多孩子们是通过中国的功夫来认识中国的,但中国的功夫不仅仅是相互打斗,它里边有礼节、有尊重、有平等、有拼搏的精神。我想河南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河南人民可以充分地展示这些文化,积极走出去,同时把上合组织成员国的民众请进来,到河南来旅游、来观光、来读书、来务工、来投资兴业,这些都是人文交流很好的方法。
▶寄语年轻人:爱国是人生必修课!
【任炜】之前会觉得外交官离我们很远,但是现在你看我们答记者问的时候,跟各个国家交流、交往越来越多的时候,大家对外交官产生了一种像是对偶像一样的崇拜,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外交官真实的一些感受和心路历程?
【张明】我做外交工作40多年了,你要说有没有困难、好像撑不下去的时候,我想没有一天不困难的,付出得很多。但是这些付出就像你说的,非常值得,为我们国家的利益、为我们的普通民众,通过我们的智慧、通过我们的劳动,能够做出我们一些微薄的贡献,它本身就是成就感。
【任炜】如果说您给现在年轻的朋友们,有些什么寄语的话,您想分享些什么?
【张明】今天的年轻人都很聪明,他们的知识面、他们的见识比我们这代人在这个年龄的时候要强得多得多,这就是国家的希望。会有一些年轻的朋友们希望选择外交作为自己的职业,这很好,那么要奔着这个目标去,首先要准备好自己,广泛涉猎、广泛阅读、广泛接触社会,要对国家、对人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为国家、为人民去奉献,我想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点。但不管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往哪个方向发展,我想爱自己的国家、准备好自己、做好自己的学习、开拓自己的见识,提高自己的品质、素质、能力,都是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