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来到中原农谷,你会看到什么? 200多斤的南瓜,可现场试吃的水培荆芥,还有碰一碰就会有香味儿的“碰碰香”……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近日,活力中国调研行记者团来到新乡,走进中原农谷,沉浸式体验现代农业“芯”力量,感受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创新实践。 展馆中200多斤的南瓜。 “我们修了营养池,有将近一吨营养基质在里面,为一颗南瓜提供营养。”中原农谷联合种业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韩亚伟说。这款南瓜的生长周期为7至8个月,目前,这颗南瓜已长到200多斤。除巨型南瓜外,展示中心还展示了水培蔬菜、立体栽培蔬菜等现代农业技术应用。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深度应用持续推动着农业生产向科技化种植和精准化管理方向升级。 在中原农谷展示中心现代农业科技展馆内,可以看到立柱式、螺旋式、叠碗式等多种栽培模式,涵盖气雾培、水培和基质培等先进技术。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温度及湿度等关键参数均可实现实时监测与精准调控。 走出展馆,在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广袤的田野上,近11万亩高标准农田里的玉米等作物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长势。 田间矗立的集成杆上配置了高清摄像设备、气象监测仪、智能杀虫灯和信号传输装置,而集成杆底部连接的土壤传感器埋入地下,可采集不同土层深度的温度、湿度及pH值等关键参数。如此一来,便可知农田里的各项数据,工作人员也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从而精准采取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 中原农谷总规划面积为1612平方千米,立足中原,服务全国,面向全球,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高地、十年进入全球一流”目标任务,全力打造创新之谷、开放之谷、绿色之谷、智慧之谷、融合之谷。 今年6月,河南省政府印发《中原农谷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聚焦做强平台载体、推动校院谷融合、强化全种业科创平台体系等7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中原农谷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推进举措,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站在中原农谷的田野上,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的交响曲正在奏响。从展馆里的“农业黑科技”到田间地头的智能监测系统,从200斤的巨型南瓜到11万亩高标准农田,中原农谷正以奋进之姿,在这片广袤的中原大地上,持续描绘着现代农业的壮美画卷。(魏凯 李艺玮) ( 编辑:tln ) |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神奇”的中原农谷:在新乡感受农业“芯”力量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8-03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