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在阅兵现场,志愿者小孙感到既幸运又有一点小“遗憾”。
小孙是中国人民大学劳动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这个暑假他没有回信阳的家,因为担任了阅兵志愿者,需要接受引导礼仪、急救技能等培训。 “我的位置是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后面,主要是在活动开始前和结束后,负责现场人员流动引导。”凌晨3点,距离阅兵开始还有6个小时,记者在天安门广场见到了正在摆放引导标识牌的小孙。 凌晨上岗,但阅兵的震撼场面,他却无缘亲眼看见。“等所有观礼嘉宾坐好后,我们会撤到不远处的休息区,一边听着长安街上受阅方队震天响的口号,一边看着手机直播。”即便这样,小孙仍然激动不已。能被选为志愿者,为阅兵活动贡献一份力量,他已经感觉特别荣幸了。 “一会儿我要先给家人打个电话,再发一条微信朋友圈,记录下这段难忘的经历。”正说着,一位观礼嘉宾前来询问所在区域的位置,小孙的引导专业又温暖。 阅兵现场,还有很多和小孙一样在普通岗位上辛勤工作的人。相比小孙,为受阅方队和观礼观众提供医疗保障服务的医务人员刘阳更加“幸运”一些。 3日0点,北京世纪坛医院医生刘阳和他的同事就抵达了天安门西侧路临时医疗保障点。他的位置,恰巧能从路口的“缝隙”看到受阅方队通过。 “但现场几万人,任务可不轻。”刘阳说着打开医疗箱,应对心脏病突发的药品、治疗肠胃不舒服的药品、缓解临时疼痛的药品应有尽有,为防止有人出现低血糖,他甚至还准备了一些糖,“根据以往情况看,更多用到的还是创可贴,工作人员搬运物品时会不小心被划伤。” 刘阳说,除他所在的医院外,北京多个医院都派出了医生,分布在天安门广场四周及观礼台上。这些医生包括他自己在内,很多都参加过全国两会等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 阅兵结束后,记者又见到了刘阳,在有序离场的人流中,他依然坐得端端正正。 “看得过不过瘾?”记者问。 “激动劲儿现在都没缓过来,不过看得不踏实,一直在听对讲机里的声音,观察有没有人需要帮助,照片都没拍几张。”刘阳说,现在可以松口气了,“我这片区域整体没什么问题,一会儿‘复习’一遍阅兵视频,把‘缺席’的这点遗憾补上!” ( 编辑:tln ) |
享受一场“缺席”的观礼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9-05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