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https://share.hntv.tv/news/0/1987463304422313985 本周,两场高规格大会在郑州接连举行,一场牵手“远方的拉美”,一场深耕“手中的种子”。 看似不相关的两件事,却共同指向一个主题——今天的河南,何以成为国家战略中越来越重要的那个支点? 【看点一】这一重要会议,为何在河南举行? 先看第一个热点。 11月3日,第十八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在郑州开幕。 中拉企业家峰会轮流在中国和拉美举办,是首次“花落”河南。 为什么是河南? 看区位,河南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空陆数海”四条丝路协同并进,枢纽优势无可替代。 看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河南对拉美进出口额增长10.5%,达到685.6亿元。巴西牛肉、智利车厘子、墨西哥牛油果……越来越多拉美特产,正通过河南走进中国千家万户。 看产业,河南制造业体系完整,与拉美在农业深加工、装备制造等领域互补性强。目前,河南企业在拉美在建项目近30个,覆盖矿山、通讯、水利等多个领域。 这场高峰会,发布了务实合作的《郑州倡议》,明确要深化基建、农业、矿产等传统合作,拓展新能源、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 这场峰会释放了一个清晰信号:中拉合作,正加速向中国内陆腹地纵深推进。而河南,准备好了。 【看点二】这一国家级基地,为何落户河南? 就在这次高峰会后,另一场高规格大会—2025中原农谷种业大会在郑州开幕。 这场大会上,“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揭牌。 这个中试基地是全国农业领域首个,意义非凡。 如此重要的平台,为何会落户到河南? 很多人知道,河南是“中原粮仓”,但可能不知道,它更是“种业重镇”。 把这个国家级基地放在河南,不是照顾,是必然。 首先,这是责任所在。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它处在农业产业链的源头,一旦受制于人,中国饭碗就端不牢。作为粮食大省,河南必须扛起这份担当。 其次,这是实力所至。河南保存着6万多份农作物种质资源,全国推广面积前10的小麦、玉米、花生品种,一半出自这里。中原农谷已汇聚数十家高能级科研平台。这里有让实验室成果走向田间地头的基础。 最关键的是,这是未来所向。这个基地的核心是“人工智能育种”,它要推动生物育种从经验驱动向模型驱动的技术革命,这是种业的未来。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把重任交给河南,这是国家的信任与托付。 “十五五”将至,河南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就是找准在国家大局中的战略定位,成为那个不可或缺的支点。 好了,本期的《大象时政·周看点》就到这里。 (米方杰 王琳 郑凯 朱亚兵 户文杰) ( 编辑:wlh ) |
两个“为什么”,一个“河南答案”│大象时政·周看点
来源: 发布日期:2025-11-09 打印



豫公网安备 4112020200004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