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域 > 正文

中原沃野“新”潮涌动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3-29   打印

  大河网讯(记者 刘杨)  春暖花开,草木萌生,眼下正是春耕春播关键时节,走进新乡市平原示范区高标准农田师寨镇项目区,数万亩小麦茁壮生长,无人植保机在空中穿梭作业,大型平移式喷灌机对小麦进行浇灌,田间地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个春天,“新质生产力”在各领域掀起热潮。河南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在田间地头、科研机构、农业企业……新质生产力正在绘就“农”墨重彩的崭新篇章。

  “农谷”打造创新高地

  “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高地、十年进入全球一流”,2022年4月13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中原农谷”建设方案》,拉开了全力建设“中原农谷”的序幕。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内蕴着新质生产力的特征。”中原农谷管委会副主任、新乡市农业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杨海峰介绍,中原农谷聚焦打造种业创新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重塑要素聚集创新环境五大重点任务,打造“创新之谷、开放之谷、绿色之谷、智慧之谷、融合之谷”。

  目前,通过“双跨单聘”、“两权分处”等方式,中原农谷已与13位院士和39支由院士、战略科学家领衔的科研团队建立合作关系,副高级以上种业创新人才已达311人。

  “2023年,我们共培育出通过国家、省审定的优质新品种126个,郑麦379、郑麦1860、豫花37等10个品种入选2023年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新麦58、郑麦918接连刷新我国小麦单品种转让价格纪录。”杨海峰说。

  杨海峰表示,下一步,中原农谷将继续发挥科技和产业基础优势,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形成具有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全面推动中原农谷高质量发展。

  “农田”尽显科技范

  “我们这里安装运用了智慧合杆、Ⅹ波段昆虫雷达、智能孢子捕捉仪等前沿农业装备,对农田环境、病虫害、农作物长势等开展全面、细化监测。”说起农田里的“黑科技”,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农业农村局现代农业科科长郑晓凡滔滔不绝。

  从土地整理、土壤改良到农作物的耕、种、收、储、售,从节水灌溉设备生产到农机装备制造,从物联网、大数据收集到标准化技术推广应用,郑晓凡介绍,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用科技赋能,让粮食产量和安全性有了保证,也激发各行业投入更多的科研技术力量,协同发力,组团发展,推进农业全产业链赋能。

  “现在我们的粮食产能提高了10%以上,每亩增产100公斤左右,且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灾情预测预警及时,农事决策效率提高,农作物抗灾能力显著增强。”郑晓凡说。

  让郑晓凡感到更为惊喜的是,通过强化与科研院所、研发企业的合作,将农业信息化设备采集的数据信息,通过专业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分析、研判,并将数据成果运用于生产实践中,以农业生产前端标准化促进农产品认证、追溯等后端标准化建设,实现了订单式生产、标准化加工、品牌化塑造。

  “相当于‘一站式’解决了从种植到出售的问题,不仅省事省心,还增加了大家的收入。”郑晓凡说。

  “农企”强化成果转化

  一头连着科研院所,一头连着田间地头、市场一线,在农业前后端的创新发展链条上,种业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是新麦58.籽粒的商品性非常好,这个品种的最大特点是优质超强筋,完全可以替代进口强筋优质麦。”在中农发(河南)农业高科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助理陈卫红向记者介绍。

  新麦58是该企业加大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孕育而出的成果。2023年,中农发种业集团以1618.88万元的高价从新乡农科院获取新麦58经营权,一举打破了我国小麦单品种转让价格最高纪录。

  陈卫红表示,新麦58对我国优质麦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符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质增效”战略。“公司成立新麦58运营专班,下属企业积极布点示范,紧盯田间管理,确保高质高产。营销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激活市场一线积极性,通过订单回购,延长产业链,打造年千万亩大单品。”他说。

  陈卫红透露,公司将在平原示范区建设年加工3万吨小麦种子科研繁育加工中心,建立优质小麦、大豆繁育基地,确保有稳定的高质量种源及具备应对市场变化的“平衡石”。

  “我们将持续创新,并且做好成果转化,推动种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陈卫红说。

  中农发、先正达、牧原……记者获悉,目前,74家种业企业已入驻中原农谷,其中32家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种业创新能力,种业振兴企业阵型已初步构建。

  人勤春来早,在中原沃野,“新”潮涌动,一个个科技创新平台、企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不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 编辑: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