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1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域 > 正文

六省联动话崛起·农业篇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3-30   打印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粮食总产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随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召开,结合如何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中部六省各展所长,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湖南:穿着皮鞋把田种

  湖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吴方:仲春时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了解种子、耕地、收成、收入……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国之大者”。从菖蒲塘村、十八洞村、沙洲村再到港中坪村,总书记一次次来到湖南的田间地头,为特色产业谋思路、为农民致富找门路。

  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在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一台台旋耕机在田间来回作业,将油菜和紫云英翻耕进土中,沤成肥料。农耕机械化智能化增强了当地农民种粮的底气和信心,常德市2023年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均居湖南省第一。

  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种粮大户 匡松国:你像天上飞的,地下跑的,自动化操作的农机,像无人机,都是我们种田的好帮手。有的时候都不用下田,穿着皮鞋就能把田种好。

  河南:走好强“芯”路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张麟凡:这里是中原农谷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在我身边的这些小房子叫人工气候室,它可以比作是种子的时间仓。室内模拟的是种子全生育周期所需要的环境,春小麦一年可以繁育6代,过去,培育一个小麦品种至少需要8年的时间,现在2年就能实现。

  河南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粮食总产连续7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小麦的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均居全国第一,而这背后离不开好种子的支撑。牢记总书记嘱托,打好种业翻身仗、攥紧中国种业“芯片”,2022年河南高位布局中原农谷建设,如今,不到两岁的中原农谷,正大踏步闯入全国“三农”视线。

  中原农谷管委会副主任 杨海峰:中原农谷聚焦种业创新,边建设、边科研、边聚人才、边出成果。去年,中原农谷“一核三区”共培育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126个通过审定。

  在中原农谷,53个国家级、省级科研机构,74家种业企业已经入驻,形成了以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为主体、关键平台和检验检测平台为支撑、种业企业总部基地为基础的创新体系。

  山西:太行山里的“海之味”

  这里是太行山深处的山西晋城市沁水县郑庄镇张峰村。最近气温回暖,村里养殖的三文鱼长得很快,村民们正在忙着喂鱼、分鱼池。

  山西晋城市沁水县湾则村村民 胡李杰:这鱼有十几斤,你像咱们装车以后12个小时就能到达上海。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三文鱼进口国之一,每年进口都在10万吨左右。三文鱼养殖对水质的要求很高,而张峰村处在水库下游,是三文鱼养殖的理想水域。现在张峰村全村年产三文鱼已经达400吨,是目前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三文鱼养殖基地。

  山西晋城市沁水县湾则村村民 田东斌:我们周边村子的村民,都来这里上班,一个月收入有四五千块钱,现在的生活又稳定又增收。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指出,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从面食到杂粮,从五谷到水果,从花卉到海鲜,山西省的“特”“优”农产品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2023年,山西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3%,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3260亿元。“特”“优”农业正为山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湖北:盛产“东方橄榄油”

  湖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艾思航:我身后是引江济汉工程的沙洋段,一望无垠的金黄油菜点缀两岸,大家看我手上的油菜,这可不是普通的油菜,这是高油酸油菜,湖北的菜籽油又被称为“东方橄榄油”。

  湖北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油菜主产省,也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2023年全省油菜夏收面积1833.45万亩、油菜籽总产286.09万吨,面积和总产双创历史新高。近年来,湖北着力打造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高位推进菜籽油产业链建设,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推动菜籽油产业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粮食局产业与市场处处长 龚伟:发挥我省科技优势,着重从品种选育、基地建设、精深加工、龙头培育、品牌打造五个维度发力。截至目前,全省已培育壮大省级以上菜籽油加工龙头企业31家,“湖北菜籽油”省域公用品牌获评中国粮油最具影响力品牌。

  江西:肉串串菜串串 都成“钱串串”

  江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郭芷珏:一把把细竹签串起鲜肉蔬菜,烤炸涮,热气升腾,浓香四溢。小小的串串背后却是一个大大的农产品加工链条。

  而支撑串串发展的背后,就是冷链的不断完善。把冷库建在村镇和地头,有了保鲜支撑,串串加工得到快速发展并已成为江西特色优势产业。加工产品涉及畜禽肉串、海鲜水产串等100多个品种,产品销售到长三角、珠三角等片区20多个省份,2023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

  江西省委农办主任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 孙朝辉: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和市场化方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外引内培”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优化“生产端”、做精“加工端”、畅通“流通端”、拓展“销售端”,持续做深做实“土特产”文章。

  安徽:“数字草莓”更“标致”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 姚敏:这里是安徽省长丰县智慧农业谷数字草莓示范园,这座高大上的现代化大棚还有着另外一个名字,就是草莓博物馆。敢想象吗?这里收藏着全球232种草莓品种。农户想种什么品种,来这看看就有“数”了。

  依靠大棚里安装的各种传感器,来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再根据大数据分析,搭建起草莓的“数字模型”。模型针对草莓生长的各个阶段,给出种植的合理建议和方案。

  安徽长丰智慧农业谷数字草莓示范园负责人 洪勇:我们这些科技化手段投入,让农户的农资产品、农药、肥料,每亩地少投入了1000块钱左右,让草莓的产品价值提升了10%。

  从过去依靠经验种植,到如今利用数字化来种植,让素有“中国草莓之都”美誉的长丰县走上了草莓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目前,长丰县草莓种植面积达21万亩,年产量36万吨、产苗25亿株,全产业链产值110.7亿元,辐射带动36万人增收致富。

  中部六省要在高起点上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丨中部崛起·权威专访

  中部地区农业资源丰富,如何深化农业领域的合作,把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我们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李国祥:我们正值发展新质生产力,国家从资源配置,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那么中部地区应该要抓住这个机遇,和建设国家级实验室,来大力发展生物技术,特别是现代育种技术、现代化生产,都是数字化农业,我们在现代农机装备、智慧农业,在这方面我们要争取(国家)投入,争取(国家)更多的资源配置。

  中部六省粮食生产各具特色,要高质量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把粮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发展优势,既能为确保国家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贡献“中部力量”,又能提升中部地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李国祥:我们要树立这个大食物观,中部地区有很多特色优势农产品,我们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条件下,要有整体的观念,一定要避免同质化竞争,加强协调,发挥各自自身的优势,大家在更高水平上相互开放,我们把有竞争力的一二三产业融合,把它发展起来。那么我们把整个中部地区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可以提升到更高水平。


( 编辑:yc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