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本是平常事,古今英烈万古芳。回首残垣溅血处,更觉忠魂不寻常。”这是周凯东烈士的战友为其写下的一首缅怀诗。 周凯东,1915年出生在河南陕县(今陕州区)李村乡柳沟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豫西大旱,周凯东外出乞讨,参加了冯玉祥部队。1930年中原大战后,该部队被蒋介石收编为第二十六路军。因不满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和对日不抵抗政策,1931年12月,周凯东所在部队在江西宁都起义,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 参加红军后,周凯东苦练杀敌本领。1932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参加了长征。经受艰苦的革命锻炼,他很快由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红军指挥员。 1937年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周凯东随部队转战太行山区,1941年任八路军太行军区新一旅一团副团长,在华北抗日根据地反“扫荡”中多次参加抗击日军的战斗。1943年春,周凯东任新一旅三团团长,在山西黎城以南一带山地开展“麻雀战”。5月6日,千余名日伪军向黎城进犯,周凯东带领三团主力掩护群众转移,自己亲率两个连顽强阻敌6小时,有力保护了群众的生命安全。 1943年8月中旬,为打击日伪军嚣张气焰,八路军总部集中15个团的兵力发起林南战役。周凯东率领三团担任突破林县县城南门、歼灭日伪二十四集团军指挥部的任务。8月18日零时30分,周凯东指挥突击连战士越过护城壕,登上城墙,很快解决了南城门守敌。他命令机炮连掩护,突击连一举又拿下城东门,封锁了敌人东逃之路。清晨,周凯东正在与政委研究如何攻打敌军司令部,伪军约两个连的兵力沿南北大街向南城门反扑,企图夺回南门,打通与南关日军联系的通道。“决不能让敌人的企图得逞!”周凯东命令重机枪排火力封锁街道,七连进行阻击,连续打退敌人数次进攻。 18日上午10时,四架日军飞机狂轰滥炸,县城西南城墙被轰开几个缺口,南关外日军扑向南门向三团发起猛攻,城内伪军也乘势集中火力向南门攻击。三团四面受敌,情况危急。周凯东沉着冷静,迅速进行了新的战斗部署。随即,他跨出指挥所,冒着枪林弹雨到连队察看战斗情况,不幸在十字街口被一颗子弹射中。作战参谋和警卫员急忙为他包扎,周凯东推开他们,说道:“不要管我,快去告诉政委,一定要顶住敌人,坚决完成任务。”之后壮烈牺牲,时年仅28岁。战友们化悲痛为力量,与日伪军展开了殊死搏斗,18日夜,攻克林县城及其外围据点,占领伪军指挥部。至26日,取得了战役的最后胜利。 战后,周凯东的遗体被安葬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2009年9月,周凯东被评为河南省“6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5年8月,周凯东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三门峡市委党史方志研究室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稿) ( 编辑:tln ) |
周凯东:更觉忠魂不寻常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7-07 打印

- 上一条:当好现代化三门峡建设实践开路先锋
- 下一条:三门峡蓝天救援队圆满完成任务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