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倩 吴若雨
在三门峡街头巷尾,藏着几代人的味觉记忆。城市在变,人的年龄在变,但总有些味道和情怀能穿越时间,或许是上村刘记麻辣面那一碗麻辣鲜香的酣畅淋漓,或许是二印哨子面几十年如一日的家常滋味,又或许是公园胖子炸串裹满秘制调料的童年回味……这些老味道,不只是一顿饭,更是一段故事、一份牵挂。 近日,记者走访了几家沉淀了三门峡人味觉记忆的老店。上村、二印、公园……这些招牌里的城市地名,也见证着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二印哨子面 抚慰夜归疲惫的心 在三门峡的夜幕里,总有一盏灯为晚归的人亮着。那是二印厂旧址旁的一家小店,藏着三代人的光阴。 “二印门口哨子拉面”,三门峡人习惯称其为“二印哨子面”。这家店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是为河南第二印染厂夜班下工的工人提供美食的。每到凌晨,哨子肉香与面香四溢,工人们蹲在路边吃得津津有味,驱散了整夜的疲惫。 2003年起,李鹏和家人接手经营这家店。他们根据食客喜好,精简面的品种,保留了香菇瘦肉面和红烧牛肉面。细匀的面条搭配大块瘦肉和香菇,筋道醇厚。如今,厂子虽已搬走,但小店仍从下午5点开到凌晨两三点,成为三门峡夜归人的温暖坐标。 如今,这碗面早已成为城市烟火气的代表。许多年轻人从外地驱车前来,在小红书等平台的三门峡旅游攻略里,总能看到本地人及游客力荐:“一定要尝尝二印哨子面,还有上村刘记麻辣面。” 上村刘记麻辣面 舌尖上的酣畅淋漓 同样被市民反复提及的,还有那碗麻辣鲜香的上村刘记麻辣面。同样也是20世纪90年代,刘乐的父母在湖滨区会兴街道上村村口附近摆小吃摊卖凉皮。后来其父从广东打拼回来,决定转型做麻辣面,并将店铺搬到市区虢国路。2004年,“上村刘记麻辣面”店名正式确定,还与卖肉夹馍的老板合作至今。2015年,因虢国路整修和农贸市场拆迁,店铺迁至五原路,店面也从30平方米扩大到100多平方米。 多年来,这家店凭借爽滑面条与麻辣调料,吸引了众多食客。在外地打拼的三门峡人回来必吃,还有人将其真空包装邮寄给外地亲人。 如今,刘父依然每天采购食材,刘母做面的力道还是如20多年前一样。当年梦开始的地方——上村,经过城中村改造,现已高楼林立。说起未来,刘乐和父亲只是笑着说:“咱就专心把面做好。” 公园胖子炸串 喂饱无数人的童年 三门峡市人民公园曾是许多人童年的欢乐所在,公园旁的公园胖子炸串更是人气满满。外焦里嫩的炸串,裹上秘制蘸料,是无数三门峡人的童年回味。 1986年,“胖子叔叔”在人民公园游乐场旁支起炸串摊,因他爱琢磨美食且身材较胖,故取名“公园胖子炸串”,他研发的秘制调料,搭配多种新鲜食材,让炸串成为公园里的“人气王”。 2015年,由胖子叔叔的女儿王雅倩接手,在市区黄河路上开了新店。尽管炸串摊换了位置,主厨也换了人,但味道始终未变。如今,王雅倩依然常能听到顾客说:“我小时候在公园就吃你家炸串,现在带我儿子来尝尝”。逢年过节,胖子叔叔还会到店里帮忙,老食客们一眼就能认出他,感慨“还是那个味儿”。 当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这些老店就像时光的锚点,把日子过成味道,把岁月熬成情怀,在一碗面、一串炸串里,让城市的记忆永远鲜活。 ( 编辑:tln ) |
时光熬出老味道
——盘点三门峡老店中的“烟火气”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7-14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