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1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我市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7-29   打印

  本报讯(记者张静怡)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部署,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扎实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治理。高标准推进蓝天保卫战,开展结构优化升级、工业企业提标治理、重污染天气应对、面源污染防控等专项攻坚,持续推进重点行业清洁运输比例提升、重型柴油货车路检路查和入户抽检、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能力建设、低效失效设施整治等工作,确保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高标准推进碧水保卫战,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管理,持续开展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和基础信息调查工作,严格排查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加快推进乡镇级水源地的“划、立、治”。高标准推进净土保卫战,强化土壤源头管控,加强对全市冶炼、化工、采选、危废处置、垃圾填埋等企业环境管理;进一步规范重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加快全市耕地土壤污染成因排查项目实施。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深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坚持“转机制、抓主体、强支撑、引人才、建平台、双倍增、全覆盖、优生态”的创新路径,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紧紧围绕“8+6”产业集群和12条重点产业链,强化创新赋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紧紧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重点工作科学谋划“十五五”目标任务,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

  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做好水生态安全防范,谋划实施一批净水入黄河项目,进一步提升入黄主要支流水质。持续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督促问题点位整改到位。扎实开展生态保护红线五年保护成效评估工作,强化环境应急处突能力建设。认真执行“五个第一时间”要求,及时响应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全力防范次生环境污染。


( 编辑: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