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乘势而上,精准发力,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收官之年,三门峡市农业农村系统正以“再加压力、再鼓干劲”的姿态,全力冲刺下半年。全市锚定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并稳居全省前列的核心目标,聚焦七大领域精准施策。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我市将秋粮生产视为全年粮食任务的关键,组织农技力量深入乡村,开展全环节技术服务,重点抓好24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与产量稳定在14.76亿斤以上的硬任务,对3个中央粮油单产提升项目及12万亩省级玉米高产示范区实施“压茬式”夏管,推动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突破90%。同步推进10.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年底主体完工。 巩固脱贫攻坚硬成果。作为过渡期收官之年,全市以“四个不摘”为原则,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强化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高效运用省级“防贫申报二维码”及帮扶政策“工具箱”,对监测对象实施“消、兜、帮”分类管理。创新扶贫资产“三色管理”数字化监管模式,力促卢氏县创建全国帮扶项目资产规范化管理试点县。同步推进就业帮扶(确保脱贫劳动力规模稳定、“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产业提质(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联农带农模式)及“三保障”成果巩固。 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链。围绕“果、菌、药、烟、酒、菜”六大特色产业,深入实施“11335”行动,着力培育五大产业集群与13条富民产业链。明确至2025年发展目标:果品24亿公斤、食用菌5亿袋、中药材100万亩等。严守质量安全底线,力推“豫农优品”培育,确保55个品牌纳入省级目录、绿色优质农产品达160个。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升级,深度融合“旅游+”“生态+”模式,发展休闲农业、乡村康养等新业态。 绘就宜居宜业和美画卷。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治水、治厕、治垃圾、治房“四治”,打造“四美”乡村。灵宝市加速打造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确保年底实现质的提升。沿黄乡村试点村建设突出产业培育与乡村运营,发挥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 提速重点项目建设攻坚。针对已下达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财政转移支付及衔接资金,要求各县(市、区)分类推进、加快落地。衔接资金聚焦产业提质增效与内生动力培育;建设投资严把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质量关。各部门协同加快方案制定、任务分解与资金兑付,抓住施工黄金期,全力推动项目形成实物工程量。 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产学研融合,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头雁”项目。全年计划培育高素质农民超1200人,带动培训5万人以上。以设施农业项目为抓手,推动食用菌、蔬菜传统大县设施升级,建设现代化种植园区和养殖场。 深化治理与乡风文明。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创新推动“村民夜话”、网格化、积分制等治理方式,激发村民自治活力。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依托村规民约和家风建设淳化民风。丰富“村BA”、农民丰收节等文化活动,加强灵宝川塬古枣林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储备仰韶贡米、灵宝高山杜鹃等遗产项目。 (本报记者) ( 编辑:tln ) |
聚焦七大领域精准施策
我市锚定目标加速推进农业农村重点工作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8-04 打印

- 上一条:秀美灵境映古韵 老村诗意醉游人
- 下一条:市委常委会议军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