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8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黄河水从我家门前过”系列报道之十二

大河岸边乡 果香荷韵长

文/本报记者 李晨涛 图/本报记者 张静怡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9-08   打印

  村民正在“萄醉田园”里采摘成熟的葡萄。

  初秋的黄河,像一条温润的玉带,缓缓漫过黄土塬与河滩地的交界。河风轻拂,成串葡萄摇出果香,接天荷塘荡开荷韵,连畦蔬菜捧起清鲜——在沿黄生态廊道灵宝段,6个万亩基地以点带面、串珠成链,果香荷韵随之铺展延绵,把黄河岸晕染成产业振兴的锦绣长卷。

  晨光刚刚照耀葡萄藤,西阎乡西稠桑村的“萄醉田园”里,已经能听见果农们疏果的轻响。“黄河在这儿拐弯,带来了适宜葡萄生长的小气候。”西稠桑村党支部书记韩颜喜弯腰拨开葡萄叶,掐下一颗阳光玫瑰,笑着说:“白天晒,夜里凉,糖就攒得实。”说话间,滴灌管“滋滋”冒出水珠,汩汩清水沿着园内毛细血管般的管带,精准抵达每一株果树。

  葡萄棚膜微微透光,又把风雨和虫鸟挡在外面。园内,智能型高空虫情测报灯静默伫立,苗情墒情监测仪全天候运转,土壤湿度、叶片颜色、病虫害情况实时回传云端,韩颜喜掏出手机,各项数据一目了然:“有了这些千里眼、顺风耳,咱这葡萄不仅甜,还种得省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的专家隔段时间就到园里转转,看看树势、讲讲疏果和防病虫害要点。“果农们问啥,专家就答啥,像拉家常。”韩颜喜说,“今年葡萄的亩产可达7000斤!”这场在黄河边泥土里长出的科研,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甜。

  这段时间,总有外地牌照的冷链货车停在西阎乡雷家营村葡萄收购点。“我每年都来,就认这儿的葡萄。”一位湖南客商说,“黄河边的葡萄,甜里带着股清爽劲儿。”凉棚下,村民们把葡萄轻轻提起,熟练剪去小粒和伤果,顺手在筐中码放整齐。该收购点经纪人侯美娟表示,这几年,客商都要提前预订村里的葡萄,这也许就是“黄河生态”的附加值。

  沿着廊道向西,万亩蔬菜基地映入眼帘,大片胡萝卜地刚被精量播种机梳理过,种沟笔直,视野宽阔。西阎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任赞儒在田垄间蹲下身,攥起一把黄土说:“可别小看这捧土,它让蔬菜根系更舒展,也让政策扎得更深。”

  任赞儒口中的“政策”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在灵宝市的落地实施:育产业、促融合、树亮点、强保障,积极探索具有灵宝特色、沿黄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政策引领下,西阎乡的万亩蔬菜基地唱响了“四季歌”:五月,芦笋成熟,采一茬,松一次土。六月,黄花菜开成一条金带,割完花,地肥半分。十一月,胡萝卜翻起橘浪,一车秋色,一地冬肥……轮作一圈,土地不闲、养分不断,村民年年增收,真正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继续往西,廊道上的路标从“西阎乡”变为“阳平镇”,万亩荷塘渐次铺开,荷叶挤得看不见水面。阳平镇阌乡村党支部书记李汉祥每天都来荷塘察看长势:“现在管护最关键,得让藕带长得壮,年底才有好收成。九孔阌莲肉细且白,极少莲丝,跟外地那‘藕断丝连’不一样,阌莲是‘藕断丝不连’。”

  每到荷花盛开时节,阌莲带着淡粉、莹白两重花色,贴着碧叶翻涌到池边,村民自发栽种的各色观赏莲也不甘示弱、接力绽放,这美不胜收的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赏花。荷香深处,新修的木栈道蜿蜒伸进荷塘,串联起“荷塘月色”农文旅项目。“生态保护好了,产业才能长久。”阳平镇党委副书记叶江蛟说,“老阌莲守着百年历史,新观赏莲引来八方客流,万亩荷塘的莲藕未熟,村民们的钱包就先鼓了。”

  如今在黄河岸边驻足:抬眼,绿廊似带;低头,产业成链;侧耳,水声如歌。黄河水从我家门前过,她既润了土地,又富了乡亲,更美了生活。


( 编辑: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