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家院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峰(右)介绍该村冬凌草产业发展的情况。 一 秋天的田野,满地覆绿行。 “天鹅之城”“中原药库”三门峡,从韶山脚下到伏牛山深处,丹参、柴胡、连翘、黄精……1225种野生药材向下扎根,迸发旺盛生命力,药草香气从大地之腹、智能车间弥漫而来、沁人心脾。 三门峡是全国重要、全省十大中药材生产地之一,资源丰富,品质高、产量大、种类多,截至2024年年底,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1万亩,产量11.84万吨,产值19.44亿元,种植面积与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省首位。卢氏县、灵宝市、渑池县、陕州区特色种植格局形成,2020年入选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十强县。 近年来,三门峡聚集连翘、丹参等道地品种,统筹黄芩、黄精等适销品的规模化种植势头强劲,各自发挥主战场优势,上下游企业联动,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中药材产业链条。 如今,三门峡中药材产业的喜人景象,是当地推动产业升级、激活新动能的生动体现。当前,三门峡市正致力于从“中原药库”向300亿级产业集群目标迈进,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 渑池县坡头乡城头村,柴胡即将进入成熟季,正待天晴“归仓”。 “90后”青年贾学敏回乡创业开办河南省澜草堂药业有限公司,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柴胡种植9000亩,去年首次尝试出口30吨,让世界品尝到了“中原味道”。 渑池柴胡近年发展势头强劲,已种植3万亩,“强势破圈”,供不应求,群众每亩收益在六七千元至上万元不等。 走进陈村乡雍家院村,冬凌草正待收割,经过初加工,每年可为三门峡广宇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提供400吨原料。“冬凌草丰收,村集体经济可增收10多万元。”雍家院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峰言语中满是喜悦。以该村为核心,周边4个村庄也共同发展冬凌草产业,每年可保障约2亿片广宇冬凌草片的生产供应,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渑池孕育,广宇制造。渑池携手龙头企业成功将冬凌草打造成全国知名药品,这是一个将地理标志产品进行产业化、品牌化的成功案例。 一棵药草撬动大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金草,也是我市以科技创新赋能品质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针对高产优质品种短缺难题,我市深化产学研合作,渑池县丹参遮阴喷灌育苗这项新技术使亩产从15万株提升至60万株,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功选育“伏牛山连翘1号”等14个道地药材新品种。“卢氏连翘”“渑池丹参”“灵宝杜仲”“渑池柴胡”获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品牌建设成果丰硕。同时,我市制修订各级标准11项,出版科技图书18部,推广新技术20余项,培训人员1.5万余人次,为产业注入强劲科技动力。 三 河南涵越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立足大健康产业发展机遇,依托“药食同源”理念,积极推动产品创新与智能化升级。该公司精选优质黄精原料,采用订单化模式生产的“黄精颗粒复合食圆”小糕点等产品,凭借良好口碑在线上市场表现亮眼。如今,其生产车间已实现现代化、智能化运作。今年4月,该公司的黄精和黄精茶获得中国绿色食品认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基础。 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在卢氏县中药材产业的壮大进程中得到了充分彰显。 作为“天然药库”“一步三药”的卢氏县有这样的实力和底气。高效连翘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县域之首,连翘“一枝独秀”和黄精、苍术等“百花齐放”的中药材种植格局已经形成。 建设国家级中药材优势产业集群,卢氏县将中药材产业纳入以“农工贸游一体化”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体系,实施“三合模式”,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组织体系,8家龙头企业、145家合作社、70余个种植基地、3万多农户深度参与,形成种、管、采、储、销全闭环链条。 据统计,2024年三门峡市中药材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24家、中药材合作社262家,成为产业发展主力军。三门峡玉皇山制药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专业生产水飞雄黄粉的厂家。 重大项目相继落地。总投资10.8亿元的灵宝哈三联生物药业项目着力打造全球植物源抗生素研发制造中心,与国家天然兽药创新计划首席科学家梁剑平教授团队合作,研发出3种植物源抗生素产品,填补了市场技术空白。2025年4月25日,灵宝哈三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申报的氟雷拉纳溶液获批国家二类新兽药,并核发新兽药注册证书,填补了国内自研异噁唑啉类杀虫剂产品空白,实现了我市在兽药创新研发领域的重大突破。 四 三产融合激发乘数效应。近年来,三门峡市立足资源优势,推动中药材产业由传统种植向全链条发展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每年春季,卢氏连翘花季吸引大量游客。该县以花为媒,以商招商,已连续举办四届连翘花季活动,推动“中药材+”融合发展。通过打造豫西百草园等农游综合体,将种植与美丽乡村、特色旅游有机结合。同时,开发连翘茶、丹参茶等代茶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卢氏国际酒店药膳馆研发中药饮品160余种、药食同源菜品200多道,不断拓展中医药消费新场景。 在产业布局上,卢氏县规划“一带三区多点”,灵宝市建设2条道地药材生产带,陕州区构建中草药产业链,形成协同发展格局。我市还围绕打造全球植物源抗生素研发制造中心和300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强化产学研融合与数智赋能,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以全产业链发展为主线,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入融合发展。”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从野生采集到规模化种植,从原料出售到精深加工,从单一生产到三产融合,三门峡中药材产业正实现华丽蜕变,成为开启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 ( 编辑:tln ) |
“秋酿·千畴丰稔”系列报道之二
深耕“药文章” 本草富万家
文/图 本报记者 纪雨童
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11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