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夏期间持续干旱,幸亏有了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组织的抗旱供水支持,烟叶的质量和效益才有了保障。”近日,在灵宝市苏村乡固水村,烟农阴师傅告诉记者。 固水村是移民搬迁村。为建设承担三门峡市主城区供水任务的卫家磨水库,2006年,全村9个村民组1000余口人实施了移民搬迁。受国家水源地保护政策限制,加之村内平地减少、坡地贫瘠,集体经济和群众生产发展制约较多。在三门峡市委编办联合灵宝市烟草局、灵宝市妇联、灵宝市市场监管局、苏村乡政府的协力帮扶下,固水村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村民实现增收致富,邻里关系和谐稳定,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我是2022年年底来到固水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的,与来自灵宝市烟草局的刘少波、金星卫一道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在走访党员群众、实地察看村情中,逐步清晰明确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举措。”固水村驻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李江冰告诉记者。 产业发展是群众增收致富的关键。而春夏时节三个月无有效降雨的旱情,对固水村的主要经济作物烟叶种植产生了严重影响。李江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组织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会商研讨解决办法,迅速采购大功率抽水泵,利用村子紧邻水库的地理条件,在村文化大院旁设立临时抗旱集中供水点,为农户提供24小时免费供水,有效缓解了旱情,满足了大部分农户的灌溉用水需求,保障了烟农的利益。 “‘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是我干好驻村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办到老百姓心坎里。”李江冰表示。 面对村民反映强烈的人畜饮水设施因年久老化,频繁出现管道渗漏、供水不畅等问题,李江冰在村组奔波,实地察看问题症结。在和村“两委”积极奔走协调下,针对村内各组不同情况,申请上级资金32万元,用于移民小区人畜饮水工程的整体改造与升级;筹措资金9.5万余元,重新铺设后曹组与阴家沟组的供水主管道;投入资金0.4万元,对王窑组高位蓄水池进行维修加固;筹措资金0.6万元,为葫芦沟组购置抽水泵及供水管道等设备,分类施策解决了村组群众的饮水安全保障问题。 基础设施完善升级是乡村振兴的硬支撑。48万元的彭家沟组生产道路硬化项目、3万元的庙上沟组翻水桥维修加固项目、1.6万元的王沟组新建公共厕所项目、20万元的党家沟组主干道路两侧排水渠项目、10余套体育健身器材项目……一个个项目的建设,如同一块块拼图,拼出了固水村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有力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作为移民搬迁村,不少历史遗留问题成了社会治理难题。李江冰挨家挨户走访,与村民谈心,听取他们的发展愿景和问题矛盾,与村“两委”联手协调解决村民矛盾,基本实现“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今年以来,出现的邻里道路通行纠纷、兄弟遗产分配矛盾、村民土地占用争议,都在耐心调解与普法教育下圆满化解,守护了村庄和谐稳定。 乡村振兴主战场需要党员亮身份、作表率、当先锋。李江冰带领驻村工作队发挥帮扶效能,协助村党组织抓实自身建设,规范村“两委”工作制度,以党员包户、志愿服务等形式畅通党组织联系群众渠道,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增强村“两委”班子和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同时,他还鼓励年轻党员主动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为3名青年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和2名储备后备干部发挥才能提供支持和帮助,持续优化党员队伍年龄、文化结构,有力推动了固水村的全面振兴。 “前几天,李书记还带着驻村工作队在河道巡河呢,村里的监控、电脑和打印机等办公设备也是工作队帮忙维修的,他们单位还来村里搞消费帮扶,联合村‘两委’组织的‘古庙会’唱戏和先进人物表彰很鼓舞人心……”采访中,村民对驻村工作队的工作如数家珍,对李江冰的工作不断予以肯定。 “单位和群众信任我们,我们就不会辜负这份信任。我将一如既往地把群众的期盼放在心上,把乡村振兴的责任扛在肩上。”李江冰语气坚定,“我们将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推进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巩固壮大现有产业项目,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加强环境卫生治理,奋力谱写固水村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新篇章。” ( 编辑:tln ) |
“记录乡村振兴一线 聚焦驻村第一书记”系列报道之五
驻村帮扶守初心 灵秀固水焕新颜
本报记者 王志强
来源: 发布日期:2025-11-06 打印

- 上一条:我市构建科研诚信治理体系
- 下一条:新增176个停车位 提升“天鹅季”游览体验


豫公网安备 4112020200004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