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白叶楠)万贯实业依托MES系统搭建智能工厂雏形,结合PLC技术实现生产设备智能控制,对生产环境全方位把控,新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投金城冶金“无人行车+智能配矿”系统使铜冶炼回收率提高1.2个百分点,年增效超亿元;仰韶酒业智能化包装车间,相比传统包装减少用工40%,成装效率提升4倍……近年来,我市聚焦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制造业“智改数转”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一转带三化”,为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增势赋能。 强化资金政策双驱动,深入实施“三大改造”。聚焦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需求,我市每年安排1亿元以上“三大改造”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引导企业开展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规模的改造提升,全面增强发展质效。近年来,累计为305个项目发放“三大改造”专项资金3.64亿元,充分调动了企业技改升级的积极性,推动改造后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2%,平均降低成本26%以上。2025年,全市共实施“三大改造”项目171个,总投资225.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0.2亿元,截至9月底,已完成投资100.9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82%。此外,我市紧抓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政策机遇,围绕全市12条重点产业链,分链分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调研,全面摸排企业设备更新需求,服务指导企业加快项目申报和更新改造。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71个设备更新项目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核,通过数量居全省第四位,总投资230.45亿元。 完善方案与标杆引领,系统推进数字化赋能。我市制定《2025年三门峡市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工作方案》《三门峡市2025年推进5G规模化应用实施方案》,明确数字化转型主要任务,推进5G规模化应用,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全覆盖。2025年,全市新建5G基站895个,累计建成5G基站6028个,实现全市乡镇以上及农村热点地区5G网络全覆盖。实施“数字领航”标杆打造行动,推动中原黄金冶炼厂、华鑫铜箔、宝鑫电子、仰韶酒业等行业龙头骨干、专精特新企业对标行业智能制造领先水平建设一批智能应用场景,规模以上企业智能应用场景覆盖率达98.35%。今年,我市已成功创建省级智能工厂(车间)14家,完成省定目标的280%;创建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1家、服务型制造创新企业2家。目前,全市累计完成284家规模以上企业数字化诊断服务注册,企业注册完成率达115%。分行业分专题组织开展数字化转型培训会与线下观摩交流活动9次,培训人数710余人次。 ( 编辑:tln ) |
我市“数智”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
来源: 发布日期:2025-11-14 打印



豫公网安备 4112020200004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