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滔滔,田畴沃野展新颜;崤山巍巍,乡村振兴谱华章。 “十四五”以来,三门峡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两高四着力”,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和产业链思维谋划乡村产业发展、以城市建设理念推进乡村建设、以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以创新和改革的方法求得农业农村工作新突破”的思路,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农业发展之路,农业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显著成效,乡村发展活力不断迸发,实现了从“稳步推进”到“提质增效”的关键跨越。 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3%,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4个和1.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我市始终坚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历史性提升。 “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37.5万亩,其中已建成27万亩,在建10.5万亩,较“十三五”末,建成面积增加了35.7%。目前,全市高标准农田(已建成)面积达到103.28万亩,为粮食稳产增产打下坚实基础。 从靠天吃饭的传统耕作到“向技要粮”的智慧农业,全市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9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高达89.4%。 2024年,全市粮食总产量成功突破15亿斤大关,再创历史新高,农业强市建设压舱石更坚实。 粮满仓,业兴旺。 在稳粮保供的基础上,我市立足资源禀赋,聚焦果、菌、药等特色产业,实施“11335”行动,稳规模、育品牌、促融合,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 全市特色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7.4%,较“十三五”末提高1.7个百分点。 目前,全市苹果种植面积、产量稳居全省第1位;食用菌栽培规模居全省第4位,其中香菇栽培规模居全省第2位;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均稳居全省前列;烟叶总量、收购质量多年保持全省第1位。 卢氏-灵宝入选国家级伏牛山香菇产业集群,卢氏县入选国家级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灵宝苹果被认定为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卢氏食用菌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渑池中药材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申报国家级产业强镇创建项目5个(其中3个已被认定),全市特色产业集群逐渐形成,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今年,我市制定了《三门峡市乡村富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聚力推进特色农业“补链、延链、强链”,加快农业农村资源开发,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为“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有效衔接注入新的动力。 增动力,添活力,我市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顺利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 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4675家、4275家,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了6.74%、6.86%。截至目前,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1.95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18.15%。 着力构建百家省重点、千家市重点服务组织带动发展万家县级服务组织的“百千万”市场化服务格局,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115家,农业组织化、经营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 有力有效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市农村集体资产达到127.1亿元,比“十三五”末增加了45.4%。 与此同时,全市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完备,为乡村振兴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领”出强村富民路,全市所有村的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45个、50万元以上的村109个、30万元以上的村195个,基层党组织凝聚服务群众的能力显著增强。 “一约四会”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全覆盖设立红白理事会,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有效遏制,文明新风浸润人心。卢氏县“凉亭夜话”群众议事基层治理模式走向全国,成为基层民主协商的典范,充分激发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2025年河南省“赛会节”主会场活动在灵宝市焦村镇成功举办,实现“体育赛事搭台、农业经济唱戏、文化传播赋能”的效果;灵宝川塬古枣林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河南省唯一),奏响乡村文化“协奏曲”。 乡村振兴焕发活力,让和美乡村可感可及。 206公里沿黄生态廊道串联起9个万亩绿色园区、12个乡村旅游综合体和56个农文旅节点,形成8条乡村旅游线路,形成“一带三区四组团”的发展新态势,辐射带动26个乡镇、300多个村庄、近24万名群众增收致富,沿黄乡村振兴先导区成势见效。 仰韶文化片区、陕塬地坑院民俗文化片区等12个和美乡村片区星罗棋布。其中,灵宝市“四合”先导区被评定为全省十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制型先导区之一,成为乡村建设的标杆,共谋划实施151个先导区项目、总投资32.68亿元,已完成投资10.33亿元。 片区化、集群化的发展新路,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从单点整治迈向全域提升,乡村“颜值”“气质”双提升。 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幸福图景,正在崤函大地徐徐铺展。 2024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307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77元,当年增速位居全省第3位,较2020年的16740元增长了33%。同时,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全市城乡收入比由2020年的1.96∶1缩小到2024年的1.73∶1.远低于全省1.97∶1的城乡收入比。 沃野千里展新卷,乡村振兴再出发。展望“十五五”,面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三门峡将以更加精准的举措、更加有力的行动、更加扎实的作风,持续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努力开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局面,奋力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 编辑:tln ) |
“奋进‘十四五’ 擘画新图景”系列报道之二
逐梦沃野绘新景
本报记者 白叶楠
来源: 发布日期:2025-11-18 打印



豫公网安备 4112020200004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