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白叶楠)农村供水保障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十四五”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农村供水保障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大力实施农村供水工程提升改造,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水质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十三五”末的92.07%提升至96%,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水支撑”。
我市坚持规划引领,编制《三门峡市“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明确了“城乡融合、规模发展、标准建设、专业管护”的总体思路,在重点推进集中供水工程提升改造的同时,着力补齐山区、偏远地区等短板弱项,构建全域供水新格局。创新长效管护新机制,强化建章立制,进一步规范农村供水管护;压实“三个责任”,并对群众进行公示;推行“县域统管”,实现农村供水“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统一服务”。 饮水安全是人民生活的一条底线。我市切实加强水源地保护,依法划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完成9个“千吨万人”供水工程水源地的“划、立、治”工作。推动老旧水厂改造升级,推广应用“浸没式超滤膜处理”“臭氧活性炭”等先进净化工艺,确保规模化水厂配备完善的水净化消毒设施。健全水质监测体系,建立并运行三级水质监测网络,确保供水水质达标。 在智慧化水厂建设方面,我市建设智慧供水平台,卢氏县双庙水厂建设了供水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水厂供水工程的水量、水压、水质等关键参数在线监测和远程控制。推广智能水表应用,在136个村推广安装插卡式智能水表,实现远程抄表和在线缴费,提升管理效率和用户体验。 多措并举下,我市农村供水事业取得显著成就,核心指标全面提升,供水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管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目前,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6%,比“十三五”末提升了3.9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季节性缺水问题得到根本性缓解。全市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质自检达标率达100%,群众从“有水喝”实现了向“喝好水”的转变。 全市累计完成农村供水工程投资2.436亿元,改扩建水工程535座,安装无塔供水器109座,铺设和改造供水管网10806.45公里,安装消毒过滤设备308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96%,解决了6.13万农村人口吃不上自来水问题,受益覆盖人群达112万农村居民,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实基础。 各县(市、区)水利部门积极开展农村供水管护不到位整治行动,排查整改管护不到位问题358个,累计开展农村供水管护人员培训6600人次,张贴“三个责任人”及监督服务电话公示牌2035个。 “饮水安全”永远在路上。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秉持“水利为民”的初心,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全力构建更高标准、更可持续、更具韧性的农村供水保障体系,为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编辑:tln ) |
我市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
来源: 发布日期:2025-11-20 打印

- 上一条:集中供热启幕 温暖千家万户
- 下一条:落日余晖 天鹅翱翔


豫公网安备 4112020200004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