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5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天鹅入画 生活如诗”系列报道之三

天鹅筑城:地标织就“共生共融”

本报记者 葛洋
来源: 发布日期:2025-11-24   打印

  资料图

  清晨7时,三门峡天鹅城国际酒店38层的云端餐厅已迎来晨光。摄影爱好者李建国架起长焦镜头,透过落地窗,专注地捕捉着黄河水面上翩跹起舞的天鹅身影。“住在这里,推窗见‘天鹅起舞’,低头赏‘黄河东流’,这种独特的体验在全国范围内也属难得。”他由衷赞叹。

  这座以“春笋破土”为设计灵感的建筑,高达228.4米,是三门峡目前的城市第一高楼。其蓝色的玻璃幕墙映照着湿地的天光云影,顶部的流线型设计宛若天鹅展翅,与不远处的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形成了绝妙的视觉联动。

  作为城市地标,酒店内部细节处处彰显着天鹅主题:大堂中央的水晶吊灯灵感源自天鹅优雅的羽毛,旋转楼梯扶手镌刻着天鹅迁徙的轨迹,甚至连客房钥匙卡上也印有振翅欲飞的天鹅剪影。“我们接待过大量国内外游客,其中不少是专程为‘在客房内观赏天鹅’而来。”酒店相关负责人王鹏介绍,2024年,酒店的观鸟主题客房入住率持续保持高位,有效带动了餐饮、会议等相关业务收入的显著增加。

  在湿地公园核心区域,天鹅湖国际大酒店则主打“沉浸式观鸟”体验。12栋独立别墅沿湖而建,每间客房均配备了专业观鸟望远镜和详尽的《天鹅行为解说手册》。“去年冬季,一对天鹅选择在酒店码头附近筑巢并成功孵化幼雏。入住客人通过我们布设的实时监控系统,全程见证了雏鸟破壳的珍贵瞬间,相关视频在社交媒体上获得了广泛传播与好评。”酒店生态讲解员刘阳分享道。而位于高铁南站附近的天鹅韵国际酒店,则着力融合黄河文化与天鹅意象,其大堂巨幅壁画《天鹅衔枝图》采用三门峡本地彩陶工艺绘制,艺术化地再现了远古先民与自然生灵和谐共处的场景。

  这3座各具特色的酒店,在空间上构成了一个稳固的“天鹅三角”布局。它们不仅显著提升了城市的商务接待与文旅承载能力,更成为立体展示“天鹅之城”独特魅力的鲜活窗口。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三门峡以天鹅为主题的酒店集群吸引力不断增强,有效激发了周边餐饮、文创等消费市场的活力。

  当夜幕降临,三门峡市文化馆四楼的“天鹅夜校”非遗工坊内依然灯火通明。30余名学员正跟随剪纸艺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剪制“天鹅嬉水”的纹样。“以前总觉得非遗离生活很遥远,现在每周都盼着来夜校,学剪纸、吹陶笛,感觉生活充实又富有诗意。”一位姓张的学员一边展示自己刚完成的精美窗花,一边笑着说道。这所成立于2024年5月的“夜间文化地标”,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已陆续开设了美妆、声乐、脱口秀等28门丰富课程,累计服务市民超过9000人次。

  “快看!那只‘天鹅妈妈’正带着3只宝宝游过来呢!”去年11月的一个午后,在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观鸟栈道上,来自四川的游客旺姆举着手机,惊喜地呼喊着同伴。作为全国最大的白天鹅越冬栖息地之一,这片广阔的湿地每年10月至次年3月都会迎来超过1.6万只白天鹅在此栖息,其数量在全球越冬白天鹅种群中占有显著比例。

  在这里,生态保护与人文体验实现了巧妙融合。青龙湖畔的木质栈道蜿蜒深入湿地腹地,既最大限度减少了对鸟类的干扰,也为游客提供了近距离观察的绝佳视角;苍龙湖畔的“天鹅科普馆”运用全息投影等现代技术,生动再现了天鹅从西伯利亚到三门峡的漫长迁徙之旅;而新近投入运营的“黄河天鹅号”观光游轮,则让游客能够在航行中欣赏“船行碧波上,鹅舞画卷中”的诗意景象。“我们在湿地周边区域规模化种植了2000余株芦苇、垂柳等植物,既为天鹅提供了必要的食物补充,也精心设计了‘一步一景’的生态观赏动线。”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园年接待游客量持续攀升,有效拉动了区域旅游综合收入的增长。

  从云端之上的特色酒店,到充满烟火气的市民夜校;从生机盎然的生态湿地,到不断刷新的城市天际线,三门峡正以天鹅为灵感之笔,在城市建设的宏伟画卷上,奋力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篇章。


( 编辑: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