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5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姜洋璇:戴上“新耳朵” 想上“新学校”

来源: 发布日期:2016-01-01   打印

姜洋璇把感恩之情都写在了本上

  “谢谢叔叔阿姨给我捐钱买的新耳蜗,我不仅听到声音了,还可以上学,真开心!”2015年12月29日,记者在灵宝市区见到姜洋璇时,他戴着凝聚着爱心的“新耳朵”,笑容灿烂地向记者问好。 
  
  姜洋璇的母亲姜丽丹说,儿子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后,比以前更快乐也更懂事,在家经常帮忙做家务。回想起2015年从绝望到欣喜的心路历程,母子二人由衷感谢每一位献爱心的好心人。
  
  今年12岁的姜洋璇患有先天性耳聋,依靠人工耳蜗聆听世界。2015年10月29日,他的“小耳朵”意外丢失,声音和快乐同时离他而去。姜丽丹在微信上发出求助信息,爱心人士纷纷帮助姜洋璇寻找丢失的人工耳蜗体外机。在多日寻找无果后,三门峡市“爱心之家”志愿者协会发起各种募捐活动,众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
  
  2015年11月12日,本报刊发《全城寻“耳” 爱心汇聚》,对此事进行报道,引发越来越多的好心人对姜洋璇的关注。短短两天,1200余位爱心人士共捐款50801.63元,凑齐了购买人工耳蜗体外机所需的费用。本报记者随后跟踪采访,接连发出《爱心人士捐善款 小洋璇将获“新声”》《小洋璇戴上了“新耳朵” 》等报道。
  
  姜丽丹说:“两个月以来,一直有好心人在帮助小洋璇。新的人工耳蜗体外机佩戴以后,孩子还不太适应,陕县聋儿听力言语康复中心的老师尽力帮助他恢复语言能力,还减免了学费;人工耳蜗售后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叮嘱我随后带孩子进行下一步的调试等。”姜丽丹表示,春节过后,她打算带着小洋璇去陕县普通小学求学,平时在学校学习知识,周末到陕县聋儿听力言语康复中心提高语言能力。但是,目前还没联系到接收孩子的学校。
  
  采访中,姜洋璇拿出书包里的课本认真地翻看,遇到不认识的字还会自己查字典。他用不太清晰的话语小声说:“我也想和好朋友一样去上小学,学习知识。”从他憧憬的眼神中不难看出,在新年到来之际,这个12岁的少年渴望着和正常孩子一样融入学校、融入社会。

( 编辑:x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