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9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购物不文明 花钱“买难受”

来源:三门峡日报 发布日期:2016-01-04   打印
  购物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外出旅游时必不可少,但许多人在购物时不经允许试吃散装食品、把摆放展示的服装弄得乱七八糟、在卖场里大声吵闹、不尊重售货员、付款时不排队……不仅使个人形象大打折扣,更影响了其他顾客或游客购物。
 
  1月2日是周末,又逢元旦假期,三门峡市区丹尼斯百货商场里人头攒动,负一层的大卖场里顾客更多。当天下午,记者在大卖场的散装干果、点心售卖区看到,尽管设有好几个“请勿品尝”的提示牌,仍有不少顾客趁工作人员不备,随手拈起几颗瓜子、花生试吃,并把瓜子皮、花生壳随手丢在一旁,清洁人员需要不间断打扫清理。而在散装粮食售卖区,一对老年夫妇正在挑选绿豆,他们的小孙子则把脏兮兮的小手伸进了旁边的大米里玩耍,老夫妇则不以为意。“粮食是要进嘴的,又不是小孩子的玩具。”顾客秦女士看到后说,“这种行为太不好了,大人应该好好教教孩子。”
 
  由于顾客太多,加上很多水果蔬菜趁节日促销打折,大卖场的几个称重台前都排起了长队。记者看到,绝大多数顾客都能耐心排队,但也有少部分人企图加塞,全然不顾他人的白眼,甚至为此引发争执。称重员小赵无奈地说:“其实就三两分钟,稍微耐心等一会儿,大家都能很快轮到,争抢反而导致速度更慢。”
 
  而在大张百货的一家精品女装店里,售货员张丽正在整理展示台上被翻得一团乱的衣物。她指着一旁的货架说:“架子上明明就有相同款式的衣服可以拿起来仔细看、试穿,却总有人要把展示台上的衣服都打开,这个台子我今天整理4次了。”此外,张丽表示,最令她无奈的是,他们会为怕脏的浅色衣物设置提醒牌,并在顾客试穿前再次口头提醒,但有些顾客仍不爱惜衣物,会在衣物上留下口红印等难以消除的污渍。
 
  更令人遗憾的是,部分市民在到外地甚至国外旅游时依然延续了一些不文明的购物习惯,令人汗颜。市民赵慧慧前不久跟团到韩国旅行,本打算到韩国免税店里好好“血拼”一把,可事实令她很失望。“免税店里人山人海,大多都是国内的旅行团,很多人大声吵闹,搞得人心烦意乱。”最让她伤心且生气的是,当时她看上一款比较贵的面霜,而那家免税店里存货也不多,她正拿在手里犹豫要不要买时,一位大妈凑上来就要抢,言语间还有鄙夷的意味。“大家都是中国人,我们这样相互欺负,岂不是让他人看笑话了?”
 
  此外,据了解,货品打开后不帮助恢复原样、长时间霸占试衣间、不尊重售货员和服务人员、放任婴幼儿在购物区便溺而不处理等行为在日常购物及旅途中也时有发生。
 
  购物本是愉悦身心的生活和旅行体验之一,国家先后颁布的《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都从法律层面对旅行购物中的相关行为作出要求,如“请勿喧哗”“排队有序”“尊重服务人员的劳动”等,帮助人们规范自身行为,更加文明有礼。广大市民游客更应从自身做起,提高个人文明修养,和他人共同创造和维护轻松舒适的购物环境。
 
  结束语
 
  《不文明旅游曝光台》系列报道今天发出最后一篇。
 
  为引导广大市民养成良好的旅游习惯,共筑和谐文明的旅游大环境,本报从2015年12月25日起推出了《不文明旅游曝光台》栏目,从吃、住、行、游、购五个方面,以小见大,全方位梳理、曝光了旅游途中的各种不文明行为。
 
  人在旅途,文明才是最好的风景。游客的一言一行不仅体现个人素质,更代表了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形象。当游客从自身做起,自觉改变点滴陋习,使文明成为习惯,并感染和带动他人时,不仅予人方便,更能予己舒心,旅途才会更加和谐美好。

( 编辑:wy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