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9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深情厚谊永驻心间

来源: 发布日期:2016-10-27   打印
李东平为本报签名留言
  联系红二十五军将士后代、早早到座谈会现场帮忙……我市9月在北京举办的红二十五军长征卢氏突围采访座谈会中,李东平热心地给予了很多帮助,促使了该活动的成功举办。
  
  “我觉得都是应该的,因为卢氏老区人民对红二十五军有着深厚的情谊,我作为红二十五军后代,能为老区做点事情非常高兴。”李东平饱含深情地说。
  
  李东平是红二十五军将士、周恩来总理秘书李金德的儿子,今年63岁的他在接受采访时,始终不忘强调红二十五军和卢氏老区人民的深厚情谊。
  
  “卢氏突围成功是红二十五军长征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李东平说,1934年10月,红二十五军进入卢氏前,在南阳方城的独树镇与国民党军队交锋,死伤特别严重,进入卢氏又再次面临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困境,是卢氏人民把红二十五军带到了陕南。“作为红二十五军的后代,应该格外感谢卢氏人民当年的帮助和支持,这份深情永远也不会忘记。”为此,李东平2012年专门跟着徐文惠大姐一起到卢氏重走了长征路。
  
  “那是一条非常险峻的路,如今修了公路还是特别难走,扶着山崖往前走的时候,真有种绝处逢生的感受,当年的路肯定更加艰难!”李东平说,难以想象红二十五军将士们当年是依靠怎样的斗志,走完了那么崎岖的路。当年还有一些红二十五军的伤病员留在了卢氏,被当地的老乡收留,李东平还见到了其中一位老红军,那位老红军激动地给他们讲述当年的惊险历程。随后,他们还参观了保留着的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海东小学等,这些都让李东平感受到卢氏老区人民对红二十五军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红二十五军的伟大。
  
  “红二十五军确实是一支英雄的部队。”李东平说,这支部队身上的很多优点都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传承。比如,红二十五军始终上下一心,具有很强的执行力。当时中央来了指示,从鄂豫皖省委到红二十五军,只开了一次会,就毫不犹豫地执行中央指示,立即开始长征。
  
  “当然我也很自豪,我父亲李金德是红二十五军中的一员。”李东平告诉记者,父亲一直非常低调,很少讲述自己的事,这可能与父亲长时间做机要工作有关,“但是慢慢地我也了解了一些有关父亲的事迹”。
  
  1934年,红二十五军由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西挺进,开始长征。当时年仅14岁的李金德被调到军部交通大队,先后担任班长、排长。交通大队是红二十五军非常有特色的一支部队,平时是军部首长身边的警卫部队,打起仗来,不仅要负责传达命令、通信联络,还是一支突击队,在危机时刻冲锋陷阵。1935年12月初,在陕北洛川夏寺湾,徐海东军团长命令李金德率通讯班给毛泽东、周恩来送信,李金德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毛泽东和周恩来。当时不到16岁的李金德给周恩来留下很深的印象,在徐海东的推荐下,李金德被调到周总理身边工作。
  
  “从1937年到1959年,父亲一直在周恩来总理身边工作。”李东平说,1943年秋,父亲正式被任命为周恩来总理的机要秘书,对外称副官,跟随周总理长达22年。1982年,李金德退休后,开始一心一意地编写红二十五军战史。
  
  李东平说,父亲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并总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他要好好工作,多为国家作贡献。
  
  采访结束时,李东平充满感情地说:“2012年我去卢氏时,看到一个个建设中的大桥墩,听说是正在建设高速公路。”李东平说,他还看到卢氏老区有一大批工作热情很高的建设者,他们一直发扬和传承着红军长征精神,“只要一直保持这种劲头,相信未来的卢氏革命老区一定会更加美好,我期待有机会再去看看”!


( 编辑:y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