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豫西,正月走亲戚是千年不变的传统习俗。
2月17日(农历正月二十一)下午1时许,三门峡市政协原副秘书长朱洪波等一行9人组成感恩无锡“走亲戚”访问团,向着无锡进发。
访问团成员中,有三门峡中国印文化协会名誉会长王宏民,三门峡灵仙富硒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滢沧,陕州澄泥砚博物馆馆长王跃泽,崤函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王玉朝,获得中国“最美乡村医生”称号的陕州区乡村医生马云飞,陕州电视台原党支部书记、副台长吕江枫,三门峡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樊辉等。
前两年,王跃泽、王宏民、樊辉等一直建议组织一次民间活动,联络一些三门峡志愿者去无锡“走亲戚”。今年1月底,72岁的任滢沧偶然看到《大爱无疆》一书,表示“非常感动”,并回忆说,当年自己爷爷带着一家五口人,就是靠着无锡慈善家们在陕州城南关搭棚施粥活了下来。这事影响了几代人。他很想去无锡看看恩人们,并愿意拿出最好的富硒苹果,送给无锡慈善家的后人和爱心人士。
经过双方联系商议,“走亲戚”访问团的行程确定了。
2月18日凌晨4时许,访问团一行人到达无锡,无锡盛唐物流公司总经理李思过和他的朋友刘建平、龙雪,在寒风中开车来接,让朱洪波等人深受感动。当天上午,李思过等人陪着访问团成员到灵山、拈花湾考察。
当日下午3时,无锡市政协原副主席孙志亮,曾来我市参加过三次活动的无锡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沈丽萍,以及无锡市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主任王珍珍、无锡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秘书长汤可可、无锡市工商联办公室副主任许建和慈善家后人代表施康安等,在惠山古镇慈善文化展示馆迎候三门峡“亲戚”,让身处异乡的三门峡人倍感温暖。
孙志亮向三门峡“亲戚”介绍了无锡市建设并开发成功的灵山大佛景区、无锡在太湖和蠡湖治理中的大手笔;回顾了五年来两市重续前缘、不断增进“亲戚”情谊的喜人局面;对三门峡虢国车马坑博物馆、灵宝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陕州地坑院景区、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等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赞叹不已。他希望2017年两地能深化交流与合作,争取在实质性合作方面作出更大努力。
座谈中高潮渐起。
朱洪波代表三门峡访问团向无锡“亲戚”们汇报了五年来两地交流合作的成果,表达了真诚感恩之意,更表达了三门峡在转型创新发展之时,向无锡借鉴学习的愿望。他还向孙志亮等赠送了陕州籍张志功先生所著的《难忘的二十年——在习仲勋身边工作的日子里》一书。
王宏民向无锡“亲戚”赠送了一方虢州澄泥印,这是由他创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三门峡文化艺术院院长王学峰篆刻的。殷红的印文为“陕州无锡一家亲”,边款为“崤函写大爱 虢印铭感恩”“盛世和谐”。同时,因王学峰有事不能去无锡,他专门请王宏民带去了一幅书法作品“大爱无疆”,赠送给无锡的“亲戚”们。孙志亮感动地说:“这礼品太厚重了,这情谊太珍贵了!”他当场提出:以“陕州无锡一家亲”为名,设立一个微信群,把两地慈善家后人、爱心人士等“请”进群里,交流信息,互相学习,促进两市交流与合作。
激情仍在升温。
2012年11月,无锡电仪公司董事长张健随孙志亮率领的无锡慈善文化交流团参加纪念活动,表达了资助三门峡新农村建设的意愿,后经三门峡日报社、三门峡市慈善总会和市工商联共同商议与筛选,确定陕州区西张村镇人马寨村、镇中心学校,“最美乡村医生”马云飞所在的宫前乡韩川村、湖滨区高庙乡黄底村等作为资助点,张健等企业家分别捐款数十万元,帮助建设村级诊所、中小学书屋等。三门峡金帝置业有限公司配套资助人马寨村20万元。目前,人马寨村建起了宣传慈善文化的懿德苑,马云飞所在的诊所、黄底村诊所等均修葺一新,西张村镇中心学校的书屋也已建起。
而这一次,“非遗”项目陕州澄泥砚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王跃泽,专门从人马寨村带来6方精心制作的陕州澄泥砚,以及收藏的古代白天鹅拓片,赠给无锡的“亲戚”们。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河南省选送参展、由王跃泽的祖上晚清民国制砚大家王玉瑞制作的澄泥瓦砚获得金奖。巧的是,无锡当年也有一种丝织品在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大家都兴奋地赞叹:“无锡、三门峡真是有缘哪!”王跃泽向无锡“亲戚”赠送了获奖的那款澄泥瓦砚仿制品,让无锡的朋友十分感动。
马云飞则汇报了目前诊所运行情况。听到这个诊所辐射附近多个村庄,有数千名群众在此看病,孙志亮高兴地称赞马云飞“做得好”。
任滢沧在座谈会上回忆了爷爷当年的艰难岁月后感激地说:“无锡慈善家当年在南关赈灾施粥的善举,救济了我的祖辈,影响了我家几代人。直到现在,如果遇到有困难的人,我们家的人都会相助,并已形成了习惯。”孙志亮称赞任滢沧老当益壮,爱心可嘉。
吕江枫十几年前曾在无锡打工。这次重访故地,他回忆了当年在无锡两年,曾得到房东沈南明一家的关照,但后来失去联系。他希望无锡亲人能帮助他找一找沈南明一家。最后,他呈献了书法作品“百年播大爱 万世铭深恩”,以表达感恩之情。
座谈会后,访问团一行到惠山古镇慈善文化展示馆参观。李思过声情并茂地讲解了以唐圻镇、施襄臣、过智修等为代表的无锡老一辈慈善家乐善好施,当年到陕州赈灾救人的故事,也介绍了五年来两地交流的盛况。沈丽萍还建议每年两地能组织大量旅行团互访,到无锡必看这里的展示馆,到三门峡必看甘棠苑或人马寨的懿德苑,进一步宣传慈善大爱精神,让更多人受益。
天色向晚,年过七旬的慈善家施襄臣的孙子施康安,在讲解了祖父的感人事迹后,当场向本报记者赠送了自费印制的两本样书《先贤施子祠》《施襄臣先生赈灾录》。
2月19日上午,三门峡访问团到著名的红豆集团参观学习。在该公司展馆,红豆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事会主席顾建清讲解了公司在董事长周海江一家三代艰苦打拼、励精图治下,几经起死回生,目前拥有2万余名员工,是一家经营服装、轮胎、房产、种植、酒店等综合经济体的特大企业。
在红豆集团会议室,双方进行了座谈交流。朱洪波代表三门峡访问团一行,对红豆集团60年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巨大变迁深表赞叹,特别对公司近年来牢牢抓党建、实行人性化管理、不断进行创新转型、主动到柬埔寨牵头建设工业园区等做法表示敬佩。接着,他介绍了三门峡的丰富资源和美丽生态等优势,希望红豆集团能够到三门峡考察、投资、兴业,三门峡一定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创造最便捷的条件。听了介绍,顾建清表示“有机会一定到三门峡看看”。
当日下午,三门峡访问团一行人决定去无锡福利院看望当年到灵宝、陕州赈灾殉职的过智修的女儿过毓如。
一行人奔波几十里,见到了正在专心写字的过毓如。今年92岁的老人喜出望外,与三门峡人一一握手,宛如久别重逢的亲人相见。
过毓如听母亲说过,当年父亲过智修要前往豫西赈灾,身怀六甲的母亲上要侍奉多病的公婆,下要照顾年幼的一双儿女,便劝他等孩子出生后再启程。但过智修劝导她说:“救灾如救火,豫西那边饿死了很多人,早去一天就能多救活些人。”谁知这一去,竟与家人永别。
王跃泽将自己精心烧制的“延年益寿”砚赠送给过毓如,表达三门峡人对老一辈慈善家的崇高敬意,也表达大家对过毓如老人的真切祝福。老人轻抚砚台开心地连声致谢:“这么贵重的礼物,我怎么受得起哟!”
这时,马云飞走到老人跟前,提出想合个影。老人仔细看了看,高兴地说知道他,从电视、书上看到过他的事迹。稍停,老人慢慢移步到床前,从枕头下边取出几本相册及旧本子,笑盈盈地向大家介绍起幸福的过往。翻开一个本子,这是老人从年轻时一直保存至今的练字本,字如书法,娟秀工整。再翻开一本,是老人退休后写的日记,她高兴地念起了自己写的诗。
临别时,大家恋恋不舍地请求与老人合影,老人欣欣然地让晚辈们推着轮椅来到一楼大厅,以“新年快乐”四个大字为背景,拍下温馨而难忘的一瞬。
2月20日,三门峡访问团一行人圆满结束无锡行程,返回三门峡。
与此同时,“陕州无锡一家亲”微信群正以成倍的速度升温,群里不断传来好消息:
2月20日“陕州无锡一家亲”微信群设立后,进群的人就开始友好交流。截至2月27日,该群已吸引两地爱心人士50余人。
2月21日,经过沈丽萍、李思过的朋友龙雪等人的热心帮助,吕江枫如愿以偿地联系上了沈南明一家。
2月22日至26日,20年前曾在三门峡唱过《黄河风》的歌唱家石莉娟,表达了想再到三门峡看一看陕州区等地的变化,不少三门峡朋友均热情相邀她早日成行。
2月23日,大家在群里商量了宗旨和纪律,并就两地深化交流与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其中一条微信代表了大家的心声:“愿两市爱心人士以温暖的正能量,唤起更多人参与其中,为接续前缘、世代友好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