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的人们已经在这样说:“到坝头去!” 虽然大坝还没有动工,可是,坝头有着何等雄伟的景色。大自然在这里摆起了一副威严的面孔。浑浊的河水从一座乱石布成的迷宫中奔腾经过,难怪黄河上的老艄公要把它称为“一道衙门”。 这坝头诚然是一幅奇景。首先是峭壁雄流,河山气概磅礴。可是如今,人的气概盖过了河山。高高三座铁索桥,压在三门上面,一幅动人的奇景。跨过铁索桥,履险如夷,我们从右岸走向鬼门岛去,桥下便是鬼门,凶险的水势只供我们观赏。凶险的水势。 又一道铁索桥,跨过神门。黄河的主流冲下神门,直向砥柱石冲去。泥沙在旋转激荡中形成花纹,像一个巨大生物的背脊上披覆着鳞甲,在卷动,在跳跃。 从神门岛又跨过一条铁索桥,经过人门,我们到了人门岛,到了左岸。左岸已经是一片建设工地。 当河水在这里作90度转弯,激腾起来,冲出三门之时,水声轰响,却远不如右岸那些电铲、推土机和一排排的风钻发出来的噪喀之声那样震耳欲聋。左岸,像战士在进攻一个山头似的,工人们分布在三个工作面上,开挖入门岛。 三门峡的坝头已经一天天地在变化了。入门岛正处于消失的过程中。以后,整个人门岛都要被挖掉的;神门岛和鬼门岛要被淹掉,永远葬在波涛中。从人门岛到左岸中间,横亘着一条娘娘河。我来得总算还不晚,还能看见这条人工开凿的运河。这是在坚硬的闪长玢岩中整整齐齐地凿出来的,唐朝开元年间的一项工程,我几乎要说它是一件石刻艺术,或者说,这是在古人的神奇的设计思想下,建成的一个船闸吧。可惜,以后到坝头来的人,再不能用惊羡的目光来观看这条富有历史兴味的古代河道了。最近的任务就是把它来填没,在娘娘河的上面筑成一条开工以后会非常繁忙的运输公路,只听见风钻声不断地传来。 我在坝头见到了担任左岸工程的一支队伍。这是坝工第一分局的队伍,诞生在官厅,长大在浑河和陡河上。现在来到了黄河。 “大坝将近八九百米长,106米高,坝顶宽30多米。”总工程师对我说。他刚从北京参加了审核三门峡的初步设计的会议回来。“这好比一座大山,横过这里,”说着,指向人门岛最高处的一根旗杆。我看见有一面并没有升起的红旗卷成一卷,盘缠在这根旗杆的下端。“坝轴线从这里通过。”他接着说。 他给我谈到大坝的工程,大坝将分为两期导流:第一期在左岸,正是他们担任的工程,要把人门堵住,让黄河只从鬼、神门中流走。 第一期的左岸工程包含筑一道围堰,从左岸围到神门岛,围到梳妆台,再围到左岸,团团围成一圈;然后,在围堰中挖去那些风化了的岩石;最后浇灌混凝土坝。预计这一切需要两个枯水期,两个年头;在第三个枯水期之前这部分的坝可以筑到一定的高度。 第二期工程在右岸。第二期工程中,将发生一场和黄河恶战的惊险场面;所谓在神门断流就是不准黄河从神门流过。 第二期工程也要筑围堰,开挖并浇灌,同时安装水电站,预计这一切需要三个枯水期,三个年头。 随着来到的下一个汛期里,三门峡水利枢纽就要开始拦洪蓄水,并让水电站的一部分运转送电了。 现在,巨大的准备工作在进行。三门峡下游在建一座四个桥墩的黄河大桥。四面的山头,比鹰飞翔的还要高得多,公路和铁路盘旋而来。在施工最紧张的时候,那情况是无法描绘的,最高处是一对缆索起重机,中间有门式起重机,下面还有许多爬行的起重机。就像一个交响乐队摆在舞台上,有低音大提琴、中音提琴和小提琴,还有笛子、单簧管、低音大笛、各种铜乐器和打乐器,拥挤然而谐和。现在,处于施工的前夜,三门峡的人全都在摩拳擦掌,仰头盼望着开工的号令,就像乐队在调整音调,试着听听弦音,等待指挥棒举起。不过,序曲已经奏起了。 当我回到右岸,沿着公路向下游走去,看到中流的一座砥柱石,回首又看到三门展开如一把折扇,砥柱石像扇柄下面的轴心;又看到铁索桥,飞架在三门之上,十分雄伟。这时,我注意到人门岛高处,那面红旗已升到了旗杆顶上。红旗迎风招展,猎猎有声。 忽然警报汽笛拉响了。 这是一种可怕的声音,在我并不是不熟悉的。这奇怪的声音突然把我带回到战争时期。铁索桥上的行人也显出了匆忙的神情。可是在我们附近许多修公路的工人却丝毫不觉得惊惶,继续在铺砌岸坡。而第二次,紧急警报的汽笛声拉响了。这声音更叫人心悸,好像已有成百架敌机在向我们飞来,论吨的钢铁和火焰将倾泻而下…… 然而,这一次是为和平建设而拉警报啊! 一天三次,三门峡坝头要升起红旗,鸣响警报,然后放炮炸开岩石。这时,左岸娘娘河畔,电铲和推土机已退下阵地,攻山的战士们都不见了,所有的人都已掩蔽起来,只留下点火药线的人了。一忽儿连他们也进了避弹室。寂静。三门峡如画一样,只有河水奔腾。这时轰轰隆隆的炮声传来了。一瞬之间,人门岛上硝烟迷漫。只见岩石飞溅,巨大的石块腾空而起,火光闪闪。黄河中流,飞起一根根水柱,而峡谷中回荡着爆炸声。 当祖国不再是一片战场,她就成了一片大工地。 最后,爆炸声消失了。一切又安静了下来。解除警报的汽笛声又鸣。人们又回到地面上,电铲和推土机从远处蠕动而来。……风钻声又响了。 1957年4月《人民日报》 作者徐迟 浙江吴兴人,苏州东吴大学文学院肄业。出版过《我们这时代的人》《庆功宴》《哥德巴赫猜想》等文集、诗集。曾任武汉作协副主席等职。 ( 编辑:cl ) |
三门峡序曲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3-01 打印

- 上一条:《黄河三门峡·中流砥柱》
- 下一条:奇迹的三门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