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伴随着三门峡市的设立,我市工商管理工作开始启动;1961年,三门峡由省辖市调整为县级市,1963年,三门峡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成立;1986年4月,三门峡市升级为省辖市,重新组建三门峡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原市工商局改为湖滨分局。几十年来,我市工商系统始终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同行,与全国工商事业同步,积极履行职责,在市场建设、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品牌建设、维护市场秩序、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商事制度改革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岁月更迭,春华秋实。全市工商系统以无私的奉献、丰硕的成果,为三门峡经济社会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看今朝
2016年,全市工商系统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狠抓作风建设,以“效能革命”激发动力活力,围绕全市工作大局,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各项工作取得突出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服务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商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五证合一”“两证整合”改革顺利实施,发放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6630张,发放“两证整合”营业执照1340张。“先照后证”改革全面落地。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实有市场主体9.7万户,同比增长15%,实有注册资本总额139亿元,同比增长20%,市场主体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成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动力。
出台了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三年行动计划,成功帮助“二仙坡”获评中国驰名商标,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3592件。
拓展银企融资平台,深化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战略合作,建立政、银、企三方互动机制,为发展潜力大、信誉好、急需资金投入的小微企业提供精准贷款服务,为企业投放贷款4515万元。
启动“智慧工商”建设。以云智慧指挥平台为目标,整合市场监管、消费维权、执法办案等工商业务,建设6个核心平台,推动工商监管跨入“大数据云时代”。
加强数据分析服务,撰写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3份,为决策部门全面掌握全市市场主体发展动态、趋势,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提供参考,为各类市场主体进行理性投资提供权威指引。
巩固非公党建基础,代表全省在全国非公党建工作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陕州区非公党工委吕占群同志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等国家领导人接见。
维护市场秩序取得新战果
2016年,市工商局围绕党委、政府关心,人民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市场环境得到有效净化。
开展查处取缔无照经营“清风行动”和“蓝天行动”专项整治。查处无照经营307户,责令停业545户,取缔906户,立案135起。
加大商品质量监管力度。组织抽检儿童用品、建材、服装、煤炭等重点商品185个批次,检查农资经营商户483户,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650件。
加大广告监测力度。监测广告4.1万条次,查处违法广告案件22起,广告监测排名在全省保持前列。
加强网络商品交易监管,检查网站、网店2959个,上门检查网络经营者85家,责令改正网站4个,办理案件2起。在全市开展互联网金融广告专项整治,备案登记经营性网站1125个,排查重点企业47户。
严厉打击非法传销,开展“无传销”城市创建工作,举办大学生抵制传销万人签名活动,联合开展打击传销专项行动,查处传销窝点7个,遣散传销人员60余人。
持续推进“12315”维权网络和“12315”执法体系建设,全年指导建立维权服务站(点)129个,受理各类申诉举报7067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5万元。
加强消费维权宣传,举办微博互动、“3·15”专题晚会、主题文艺演出、“12315”开放日活动,邀请15个部门集中开展广场宣传,集中销毁伪劣商品。
作风建设得到新提升
干净整洁的办公环境,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2016年,市工商局狠抓作风建设,干部活力有效激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创新开展“主题活动月”活动,机关科室轮流组织开展一个月的主题活动,每月进行工作汇报、民主测评、颁发流动红旗,有效增强了干部的担当意识,强化实干精神。
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举办“争当人民满意的红盾卫士”评选活动,表彰“十佳红盾卫士”10名、“优秀红盾卫士”22名,当选市级“五一劳动模范”和“十佳职工”1人。
推进工商所长年轻化。通过笔试、面试、民主测评,选拔副科级干部7名,全部下派到基层工作所。
创新纪检监察处置中心。以“12315”为依托,设立纪检监察举报处置中心,及时处理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全市信访举报工作现场会在市工商局召开。
认真做好接受市委巡察工作。针对市委巡察组反馈的6个方面44项问题,拟定57条整改措施,逐一明确牵头领导,细化责任单位,规定整改时限,实行动态管理,先后3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场主体、干部职工代表,对巡察整改工作进行测评,干部群众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
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制定考核方案,每年考评2次,出台容错纠错机制,推进效能革命,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
信用监管工作取得新进展
加快“全国一张网”建设。推进“河南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监管警示系统”建设,公示市场主体登记信息9.7万户,抽查检查信息3138条,列入经营异常名录5454条。
圆满完成企业年报工作。采取上门指导、电话预约、短信提醒等各种方式,引导企业商户公示信息,全市综合年报公示率达99.45%,位居全省第一。
信息归集共享稳步推进。协调46个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归集企业信用信息7200余条,有效降低了市场交易风险和社会交易成本,初步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效推行。在湖滨区2万户市场主体中随机抽取442户,从184名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中随机选派20人进行检查,有效解决执法扰民与监管缺失的矛盾。
诚信建设得到加强。成功推荐国家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6户,省级33户,表彰市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137户,会同市文明办联合表彰2016年度“文明诚信市场、文明诚信企业、文明诚信商户”290户,为诚实守信企业树立“金字招牌”。
服务大局工作取得新成绩
抓好燃煤散烧管控。牵头组织16个部门成立领导小组,成立4个工作组,排查建立散煤经营主体台账200户,查处取缔违规经营98户,抽检生产领域商品煤90批次,流通领域散煤产品56批次,联合开发区、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在209国道黄河大桥处设置联合检查站,劝返运煤车辆396辆,为打赢防治大气污染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排查非法集资风险。联合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工信局等17家单位开展非法集资风险排查集中行动,排查企业商户4317家,排查涉嫌非法集资活动线索8个。
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倡议干部职工第一时间捐款3.4万元;争取社会力量为卢氏县双龙湾小学捐赠“快乐广播站”,为卫生院捐赠彩色B超2台价值38.4万元,垃圾箱价值36.5万元,微生物菌种价值19.5万元;为扶贫村捐赠资金15万元,为全市中小学校捐赠图书110万元;争取资金1040万元建设卢氏鸡养殖项目,争取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565万元,道路、学校、环卫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香菇、连翘、大樱桃等产业项目快速增长,被市、县、镇三级评为先进单位、先进工作队和先进个人。
2017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将继续围绕市委、市政府和省工商局工作部署,深化效能革命,狠抓规范提升,积极适应新常态,认真贯彻新理念,不断提升新能力,扎实做好2017年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为三门峡转型发展和“三次创业”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忆往昔
●1957年3月26日,国务院第四十三次全体会议决定设置省辖三门峡市,本市设商业局,兼管工商工作。
●1961年10月,三门峡市调整为县级市,隶属洛阳地区领导。
●1963年12月,三门峡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成立。当年辖区共有工商企业1792户,从业人员19409人,注册资金10946.6万元。
●1986年4月,三门峡市升级为省辖市,组建三门峡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改为湖滨分局。马怀明任市工商局代局长。工商局在水电部第十一工程局办公大楼租赁4间房子开始办公。1986年,全市集贸市场96个,成交额11835万元,占同期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20.4%,其中市区成交额2537万元。
●1987年10月,我市召开个体劳动者第一次代表会议,选举了个体劳动者协会第一届理事。当年,全市有证个体户18456户,从业人员4万人。
●1988年3月,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湖滨分局合署办公。
●1988年,城乡市场发展迅速,达到105个。当年,市工商局重点抓了豫州商场的建设,该项目是1988年全市十件大事之一,项目预算投入120万元,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当时全市主要集市和商场有:市区豫州商场、卢氏县官道口市场、灵宝县桃林商场、陕县原店镇集贸市场、义马火车站市场、渑池仰韶市场等。
●1988年,全市工商企业发展到11168户,个体工商户26852户,集市贸易成交额17594万元,注册商标162件。
●1989年9月26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机关搬入位于崤山路中段(现中国人寿三门峡分公司办公楼)的新办公楼办公。
●1990年5月8日,湖滨工商分局与市工商局分开办公,湖滨工商分局主要负责市区与各工商所和农副产品交易所的日常管理工作。
●1995年至1998年,三门峡市场建设掀起新一轮发展高潮。宏远市场、和平路市场、建材市场、永兴街市场、前进市场、开发区机动车市场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几年间,全市新建市场总数39个,接近于改革开放前15年的总和,投入资金1.36亿元,建筑面积22.63万平方米。
●1997年8月,成立三门峡市市场监督管理协调委员会,明确了工商部门为市场的监管主体。
●1997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建成1万平方米的办公大楼及登记大厅(现址)。
●1998年2月,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为“省级文明单位”。
●1999年,国家工商管理体制改革,省以下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实行垂直领导。
●1999年3月15日,国家工商总局在全国统一开通了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专用电话,我市12315服务平台同时成立。
●2000年,全市内资企业发展到19586家,外资企业117家,个体工商户31853户,各类有型市场123个,个体税收超亿元。
●2001年,市行政服务中心成立,市工商局在中心设服务窗口。
●2002年,开展基层建设“12310”阳光工程,加强66个基层所规范化建设。
●2003年,三门峡市工商局便民服务中心投入运行。
●2003年,三门峡湖滨果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湖滨”牌系列果汁荣获河南省名牌产品称号。
●2006年,打造“数字工商”,建成了“三门峡红盾信息网”、“政务信息网”和“红盾通”移动办公平台“两网一台”。
●2008年9月1日,根据全国统一要求,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
●2010年,市工商局3天内完成了义煤集团兼并30多家煤矿企业执照办理工作,为推动我市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作出贡献。
●2011年,各级工商窗口推行“不说不能办,只说怎么办”理念,实行“一站式”服务,市工商局和5个县(市)工商局窗口被评为“河南省优质服务窗口”。
●2011年6月7日,中国共产党三门峡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委员会成立,为市委派出机构,挂靠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2013年,市非公党工委被国家人社部和工商总局表彰为先进集体。
●2013年,实施崤函创业扶持行动,与工商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建设银行深化战略合作,持续与邮储银行开展“百亿送贷行动”,为1.2万户企业商户融资25亿元。
●2014年,开展“商标建设年”活动,实施“四个一”工作法,进一步加大驰名、著名商标梯次培育力度。
●2014年7月3日,市政府和省工商局举行市工商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移交仪式,1150余名工商系统干部职工纳入三门峡市管理。
●2014年8月26日,国家工商总局非公党建工作调研组来到市工商局,专题调研非公经济党建工作。
●2015年,商事制度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年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84378户,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0.81%,平均每天新登记46户。国家工商总局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调研组来到三门峡,就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及“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工作进行调研。
●2015年,市工商局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
●2015年9月,被市政府推荐为河南省服务型执法示范点,12月,通过河南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验收。
( 编辑:ljx ) |
忆往昔光荣岁月 看今朝红盾辉煌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3-30 打印

- 上一条:共青团三门峡市六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
- 下一条:站位新起点 争当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