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我市狠抓基础建设,强载体建平台,发展支撑得到新增强。三淅高速、郑卢高速等一批高速公路项目建成,蒙华铁路等一批铁路项目加快推进,区域性交通枢纽初步形成。三门峡海关、三门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通关检测机构建成。全市7个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投资3031亿元,年均增长29%,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阵地。
未来五年,“双百工程” 深入实施,城市框架显著拉大,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初步建成“三地五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功能不断增强,在黄河金三角地区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省际中心城市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这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发挥区位优势 打造物流基地
“目前,杭州锦江集团大宗商品物流产业园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人大代表邱强表示,该项目旨在打造“一带一路”上重要的物流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于2016年5月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建成投入运营。
该项目以铝钒土、氧化铝、浓缩果汁等为主要交易品种,构建集交易、结算、信息咨询、大数据分析为一体的第三方交易平台,最终实现把三门峡打造成“一带一路”上的大宗商品集散地。
邱强建议,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打造全国重要的大宗商品物流基地的要求,我市要最大程度打造、运营好大宗商品物流产业园这个平台。通过做好规划、做全功能、做大总量、做响品牌、做强产业、做优服务,在做大总量的基础上做好大宗商品物流产业园,必将为三门峡加快转型发展注入新的更大活力。
职业教育也是扶贫 工匠精神绽放光华
“职业学校学费不高,学生毕业后不少单位还抢着要,不仅可以减轻家庭供学生读书的经济负担,还能通过就业增加家庭收入。”人大代表杨卷朋建议通过职业教育精准扶贫。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很现实的社会问题。在此情况下,某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农村家庭对于供孩子上学的积极性难免降低。与此同时,目前社会上却很缺乏中高水平的技工人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黄河金三角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中心”,这已指明了一种方向。作为教育人,杨卷朋认为,更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不仅会帮助农村娃改变命运,而且对城里孩子的求学与就业走向也具有深远意义,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下,将来三门峡一定会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我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借力资源优势 提升城市品质
“过去五年,我市城市框架显著拉大,城市环境、公共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都令老百姓享受到了很多实惠。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了省际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很鼓舞人心。”政协委员杜明国说,我市现在处于“三次创业”时期,要抓住时机,找准短板,补齐短板,充分利用三省交界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不断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功能,使我市在黄河金三角地区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促进省际中心城市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推进医养结合 发展智慧养老
“健康事业的发展与省际中心城市建设息息相关,特别是医疗养老服务方面,这也是我市培育转型发展新优势的一个突破口。”政协委员郭宏超说,作为医务工作者,将积极建议单位与省级医院等一流医院加强合作,通过建立分院或专家坐诊等方式,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人才,提升康养服务水平。同时,将旅游、休闲、养生、养老融为一体,既可以解决城市养老无地和无着力点的难题,也能以农村资源来解决养老问题,努力把三门峡建设成为康养产业重要试点市,为省际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医疗健康支持。
( 编辑:李建新 ) |
全面提升城市服务水平 加快建设省际中心城市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6-15 作者:本报记者 葛洋 方梦一 打印

- 上一条: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全面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
- 下一条:两会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