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4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驻村第一书记的一天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6-23   打印
  本网讯 (记者 葛洋)6月22日,周四,微风,阴天。
  早上6时许,李向朝就起来做早饭。他之前在市审计局工作,2015年被派驻到卢氏县官坡镇碾道村当第一书记,至今已经两年多了。
  “鸡蛋西红柿面。”李向朝一边烧柴火,一边笑着说,“碾道村山多路不好走,得多吃些。吃了这顿儿,下顿儿还不知道得什么时候呢。”
  早饭过后,李向朝和记者一起,到几家贫困户走访。
  李向朝驾着车,可时不时他手机那首《最炫民族风》的铃声就会响起来,有咨询如何缴纳新农合资金的,有了解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还有想创业发展产业的……他不得不不时停下车回电话。
  8时55分,我们到达了第一站——该村贫困户王新社在坡上干活的地方。王新社是该村苗圃种植大户,现种植白皮松、五角枫等40余亩。
  之前树苗生意好,王新社2012年小试牛刀种了5亩,赚了3万块,他开始带动村里20户贫困户种植苗圃。
  可是近几年树苗销路不好了,现在村里的树苗都滞销了,算下来80多亩呢,这可愁坏了村里人。
  李向朝告诉他,要沉住气,发动大家一起找出路,打开销售渠道。同时,他还联系一个农业科研机构,把树苗进行一定程度精加工来适应新市场。
  “李书记人真好,家里老母亲去年摔骨折了,他知道后,第一时间就拿出1万块借我用,真不知道该说啥好。”王新社激动地向记者说,“只要李书记在我们村,他就是我们的主心骨,脱贫什么的一切就都有希望了。”
  随后我们又驱车赶往第二站,看望吕学义老人。老人住在村子最西头,道路虽然硬化成了水泥路,但其险峻还是让我捏了一把汗——路的外沿可以说是“万丈深渊”,路的里边却是“泥土松散”,随时都有碎石掉落来与你“招呼”着,而且路又弯又陡。
  13时22分,我们终于来到了吕学义家。吕学义今年73岁,头发已花白。他的儿子在外务工,两个孙子在村里上学读书。
  李向朝一下车,就一路小跑着向老人问好。他与老人交流,告诉老人要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并说两个孩子就是一家人未来的希望,一定要抚养和照顾好。
  当知道吕学义一家人今年的新农合参保金还未缴纳时,李向朝立即打电话与相关部门联系,希望采取帮扶减免措施,帮助老人解决困难。
  李向朝说:“请老爷子放心,我们会随时来看你,绝不会丢下你们一家人不管。”
  在离别时,老人紧紧抓住李向朝的手不肯放松,在场的每一个人眼眶也都湿润了……
  随后,李向朝又带着记者看了村里几个合作社的进展情况。回到村部时,时间已是18时50分。我们和卢氏县工信委驻村工作队员一起简单吃了点饭,李向朝又紧接着忙着填扶贫档卡。22时,记者就要休息了,李向朝所在的村部的灯却依然亮着……
 

( 编辑:徐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