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黄河路 写满城市发展足迹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7-07   打印
  提起黄河路,三门峡人再熟悉不过,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更是记忆深刻。作为市区的第一条主干道,黄河路见证了三门峡的成长历程——它是三门峡最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沿线既有十一工程局办公楼、当时三门峡市人民委员会的办公楼、街心花园(今湖滨广场),又有百货大楼、新华书店、黄河饭店、黄河三门峡工程局中学(今三门峡市育才中学)等,可以说,黄河路上既有城市的最初记忆,也充满了现代文明的气息,既发生过风云激荡的大事件,也记录了普通百姓的小日子。
 
  初建
 
  本网讯:(记者 邹森)当年,为了建设黄河三门峡大坝,建设者们在一片荒芜之地开辟出一条道路,并以“黄河”命名——黄河路始建于1956年,1959年竣工,之后经过数次修缮,才有了如今的模样:东起三门峡火车站,经东风市场、湖滨广场到陕州公园,全长7.852公里,是市区最长的一条主干道,中段路宽40米,东西两端路宽30米。
 


20世纪80年代的黄河路
  今年78岁的杨根学年轻时在三门峡市建设局(现三门峡市国土资源局)测量队工作。他告诉记者,1959年建成之初,黄河路东起会兴车站(后称老车站),西至十一工程局办公楼前。1959年至1982年,黄河路经过了几次修缮,杨根学均参与了测量工作。“1963年,黄河路东从老车站修到三门峡火车站;1964年,路西从十一工程局办公楼前修到河南第二印染厂,1982年又延伸到陕州公园,那个时候,黄河路才有了现在的规模。”杨根学回忆,黄河路上原来的街心花园建起之前,是一个环状大广场,广场南侧为三门峡市人民委员会办公地点,北侧为十一工程局办公楼,“当时这个大广场非常热闹,市里很多大型活动都在广场上举行。20世纪80年代初,这里建起了街心花园,里面有假山、凉亭、花草、树木……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很多人都在这里拍照留念”。
 
  75岁的王永禄退休前任三门峡市政府大型项目办主任,关于黄河路的规划建设,他也是亲历者。“1962年,市里经过几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积累,开始筹划修缮黄河路。当时,老车站到三门峡火车站之间有个大沟,想要修通这一段路,必须先把沟填平,耗费的人力、物力都比较大。”王永禄说,“之后,市里为扩大市区绿化面积,准备修建陕州风景区,黄河路又从河南第二印染厂修到了现在的陕州公园。”
 
  转变
 

  如今的黄河路时尚现代  记者杜杰摄
  提起黄河路,就不能不提陇海铁路立交桥。王永禄说,铁路立交桥修建之前,黄河路和陇海铁路在同一平面上相互交叉,如果有火车通过,车辆和行人就要等上一会儿才能通行。
 
  20世纪80年代初,三门峡市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陇海铁路横穿黄河路,很影响人们出行,而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三门峡市决定修建铁路立交桥,彻底改变这一状况。“1981年,市里派我和同事协调此事。我们先到郑州铁路局汇报,后又上报铁道部,在北京足足住了4个月,才把这件事办成。如今,我每次看到这个铁路立交桥,都感觉很亲切。”王永禄说。
 
  作为城市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王永禄对三门峡的点点滴滴都记忆犹新、如数家珍。在他看来,那时人们的物质生活不像现在这么丰富,但大家的幸福感一点儿也不比现在少。比如20世纪80年代在黄河路上举办的元宵灯会,就给许多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王永禄告诉记者:“那时候,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里号召全市企业在黄河路两侧组织举办元宵灯会,丰富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那时的彩灯都挂在大卡车上,样式繁多,非常漂亮,老百姓纷纷拥上黄河路看灯会,很是热闹。”
 
  58岁的韩女士是土生土长的三门峡人,她回忆,20世纪80年代,黄河路上的百货大楼当时还是几排低矮的平房,叫百货商场,里面经营化妆品、衣服、鞋子等日用百货。“周末休息时,我经常带着孩子去那里转转。”韩女士说,“大概是1987年,那些低矮的平房被拆除了,后来才建成了现在的百货大楼。”
 
  1986年至1990年,三门峡市区先后修建了崤山路、文明路等道路。三门峡市城乡规划局总规划师郭庆洛告诉记者,崤山路竣工于1988年,同年,位于崤山路北侧的市委、市政府大楼也竣工投入使用,市委、市政府办公地点由黄河路搬至崤山路。此后,湖滨区委、区政府,陕县(现陕州区)县委、县政府也陆续搬离了黄河路。
 
  新颜
 
  20世纪90年代,三门峡的各项事业迅猛发展,城市规模和面貌日新月异,市区由黄河路、崤山路两条主干道,加上六峰路、上阳路等南北街道,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此时的黄河路与宽阔笔直的崤山路比起来,已经略显老旧,其商业功能也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委、市政府决定对黄河路中段进行拓宽改造。郭庆洛告诉记者,20世纪90年代中期,市里对改造黄河路中段进行了规划,决定将其改造为商业精品一条街,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这次改造完成,标志着黄河路由曾经的政治中心彻底转变为商业中心。”
 
  对此,十一工程局商业总经理部办公室主任吴琳印象颇深:“黄河路中段的改造,当时投资2000余万元,是我们按照市里的建设要求和黄河路改造整体规划兴建的。2000年开始施工,2001年6月,黄河路南商业精品一条街就开业了,同年12月,路北商业精品一条街也投入使用。”
 
  黄河路再次华丽转身,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整条街建筑风格独特,各类商业品牌云集,俨然成为“时髦”“现代”的代名词,成为众多市民购物的首选之地。
 
  时间的脚步迈入新世纪,随着三门峡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越来越多,车流量也越来越大,黄河路作为市中心主干道,拥堵现象时有发生,给市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市委、市政府最终决定在黄河路与六峰路交叉口、黄河路与陕源路交叉口等处设立人行过街天桥。此事被列为当年市政府十大民生工程,是我市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畅通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郭庆洛说。
 
  2015年,横跨黄河路的两座人行过街天桥建成并投入使用,大大缓解了市中心的交通压力,同时,其独特的外观设计充分彰显了城市品位。
 
  如今的黄河路上,漂亮的湖滨广场、华丽的百货商店、高耸的各式楼宇……好似一颗颗明珠串联在一起熠熠发光,闪烁着三门峡人的“大”城市梦想。
责编:徐伟
 

( 编辑:徐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