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2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在抗震援建中磨炼坚强意志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7-31   打印

文\图 本报记者 宋贵平
读书看报是马云峰每天的必修课。

  
  三门峡是一座拥有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的城市,三门峡籍的士兵中有许多人在部队建功立业,令家乡人民引以为荣。现已退役的马云峰便是其中一员。
  
  今年34岁的马云峰是湖滨区高庙乡人,2000年12月入伍,2016年12月退役。在部队服役16年间,曾从事过后勤保障、机械工程保障等工作,先后荣立三等功一次,获得优秀士官、全军优秀人才三等奖等荣誉。
  
  7月25日,记者在三门峡市一居民小区见到了等待安置的马云峰。谦和礼貌、身姿矫健是马云峰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在他的军旅生涯中,2008年参加四川汶川大地震救援行动令他终生难忘。
  
  2008年6月3日,马云峰所在的部队接到上级命令后,立即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开展救援工作。“按照上级安排,我们部队驻守在重灾区之一的彭州市龙门山镇,任务是尽快为老百姓拆除危房、平整家园、搭建临时住宿购物场地,让受灾群众恢复基本生活。”他说。
  
  从6月3日奔赴救灾前线,到7月26日救灾任务完成的近2个月中,马云峰和战友们每天都经历着严峻的考验。其间,有几件事让他记忆犹新:
  
  夜间值勤不言累。在参与抗震救灾行动期间,马云峰被任命为小车班副班长,负责车辆及机械装备的调度和安全保障工作。在开赴灾区的途中,白天坐在火车上还好一些,每到夜晚,顶着大风和蚊虫的叮咬,他和战友们需要查看车辆及装备的安全情况,“环境比平时艰苦许多,但是,当领导问战士们累不累时,大伙却异口同声地回答‘不累’,那种坚强意志特别令人震撼”。
  
  在余震中奋勇前进。部队日夜兼程,经过3天3夜的行程,于6月6日到达彭州市龙门山镇灾区。为了尽快赶到目的地九峰村,马云峰和战友们一道,驾车在余震中奋勇前进。当救援车队行至龙门镇至九峰村途中的一处山脚下时,突然感到地动山摇,余震使山坡上滚落的石块雨点般砸了下来,先锋车队的数量车被石块击中,幸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拆除危房和抢救灾民财产。当马云峰和战友们到达九峰村的时候,眼前的景象令人惨不忍睹。总队长当即下达救灾任务,大家争分夺秒地抢险救灾。老百姓没有水喝没有饭吃,战士们就把自己的水和食物分送给他们。马云峰说:“战士们尽己最大所能为老百姓提供便利,并争分夺秒拆除危房和抢救村民财产。”在这次拆除危房、清理废墟中,清理出了存折、现金等物品,为受灾群众挽回了部分损失。
  
  建学校接送学生。地震给灾区的孩子们上学也造成了很大困难。九峰村小学在地震中倒塌,全村的孩子无法上学。面对这样的情况,部队领导立即下达搭建临时学校的命令,经过官兵们数天的奋战,一座安全、简易的学校呈现在村民面前。由于新学校距离村庄较远,战士们每天早上5点出发,到村口接上每一个小学生,将其安全送到学校;下午放学后,再将孩子们平安送回家。战士们用爱与责任为灾区孩子铸成了一条“求学之路”,用行动感动了受灾群众。临别时,九峰村村委会为部队送上了一面书写着“英勇无畏爱的奉献”的锦旗,表达了诚挚的感激之情。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谊深。在这次抗震救灾中,让马云峰感受最深的是一个叫张广合的中年村民和一个叫小丫的女孩,因为地震他们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张广合家的五层楼房在这次地震中倒塌,最心痛的是第二天就要结婚的儿媳也不幸遇难;小丫一家5口人在地震中遇难4人,只剩下她一个人。部队领导听说后,组织大家捐款,并对他们开展思想工作,最后,二人终于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16年的军旅生活让马云峰感触很深。部队生活的磨炼,使他养成了更加刚毅、成熟的性格。“虽然转业了,但是我的骨子里永远都会有军人的特质,那就是纪律和服从,坚决听党指挥,始终保持优良作风,纪律严明。感谢军旅生涯,我相信这种特质对自己今后的工作也将大有裨益。”
  
  谈到今后的打算,马云峰表示,今后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心怀国家,诚信做人,稳重做事,把部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下去。

责编:李鹏


( 编辑:李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