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鼓舞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满怀信心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自今日起,本报推出“崤函看今朝”系列报道,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深层次展现近五年来尤其是市七次党代会以来崤函大地的新变化、新成就,展现全市人民克难攻坚、砥砺奋进的精神面貌,凝聚转型创新发展的强大正能量,敬请关注。
![]() 金秋时节,崤函大地丹桂飘香,到处是收获的气息。
处于转型发展中的三门峡,是一个“五彩绽放”的城市:三门峡黄金珠宝交易中心项目初具规模,黄金企业从单一回收黄金到同时综合回收9种有色金属,铜精深加工产业获得业界认可;从铝土矿到超宽超厚大截面铝型材,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不断发展;从低级原煤到甲醇蛋白和蛋白纤维,煤及煤化工产业链逐步拉长;在陕州区和灵宝市,进入盛果期的苹果硕果压枝,已获丰收的大枣正销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特色农业实现提质增效;全省首家纯电动乘用车生产牌照落户三门峡,三门峡参加央视《魅力中国城》竞演初赛晋级,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
这一切,都折射出我市发力“三次创业”,加快转型创新发展,打造“五彩三门峡”带来的新变化。
面对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困境,面对省委的期望,市七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以转型为主线,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市七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高高擎起转型发展的大旗,将“转型发展攻坚战”列入六大攻坚战,坚持“做大增量、优化存量、主动减量”这一转型根本路径,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型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省委要求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转型发展,所以我们经济工作的主基调、主题就是转型发展,但是为什么要转,往哪儿转,怎么样才能转得好,这就需要我们结合三门峡的历史、现实去谋划它,去推动它。”市委书记刘南昌说。
为了让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转型发展上来,市七次党代会、市委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市转型发展攻坚推进工作会等重要会议多次部署转型发展工作。6月21日至23日,刘南昌率我市党政考察团一行赴浙江省湖州市、江苏省徐州市和河南省许昌市,开眼界、学观念、找差距;先进地区强劲的发展势头、创新的发展思路,令考察团印象深刻。
一组数据反映出了三门峡转型发展的成效: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7.9∶68.1∶24优化至2016年的9.1∶57.4∶33.5,经济结构更趋合理。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7%,走在全省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2011年提高9.5个百分点,成为稳增长、扩就业的生力军。
2017年上半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650.8亿元,同比增长8.8%,一、二、三产分别增长4.7%、8.9%、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316.3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53.7亿元,增速为9.5%,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7个百分点。
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全市上下坚持“三量并举”的转型路径。
6月28日,“互联网+特色农业”创新发展论坛暨农村淘宝三门峡市陕州区红啤梨标准化项目启动仪式在我市举行,三门峡市成为“生鲜农产品”领域全国首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示范区。这是我市全力以赴做大增量的一个缩影。
市七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利用全省特色农业第一大市的优势,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巩固第一产业;利用信息技术和创新平台,做大做强新兴工业集群,做强第二产业;利用本地的特色资源,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突出第三产业。与此同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以增量调结构,在调整中扩增量,实现了优化结构与增加总量的良性互动。
今年5月,义马市召开全国煤基含氧化学品及衍生物发展论坛,着重以甲醇蛋白、蛋白纤维、酶制剂等产品为方向,力争打造国家级甲醇蛋白技术研发平台。这是我市不断优化存量,促进产业链向终端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的有力探索。
市七次党代会以来,三门峡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综合运用链条延伸、技术改造、企业服务、品牌打造等手段,不断优化存量,重点打造黄金、铝工业、煤及煤化工三大全产业链,传统优势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不断完善企业创新平台,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促进创新资源有机整合、高效聚集和科学配置,汇聚优化存量的强大动力。
积极主动减量,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我市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强力去产能,2017年上半年,全市14处须关闭矿井已经全部关闭;着力去库存,截至2017年6月底,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72.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1%;积极去杠杆,通过发展股权融资、盘活存量资产等多种方式,推动企业杠杆率显著降低;大幅降成本,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减免1633户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621.31万元。
通过“做大增量、优化存量、主动减量”,三门峡从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做起,聚焦政策、集聚资源,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强化传统优势产业升级,走出了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转型发展,到底“往哪儿转”?围绕“做大增量、优化存量、主动减量”,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打造以“黄白黑红绿”为主的“五彩三门峡”。具体来说,就是做大做强黄金产业、铝及铝精深加工、煤及煤化工、特色农业,重点发展绿色制造、智能服务、旅游和大健康产业。
为此,我市正在坚持高端化发展,瞄准产业链的高端、价值链的高端和技术链的高端抓技改、上项目、出产品;坚持绿色化发展,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经济发展各环节、全过程;坚持智能化发展,围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坚持融合化发展,推动高新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向其他产业渗透融合,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产业形态正在逐步形成。
今日的三门峡,经济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转型发展动力不断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经济社会持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正在发力“三次创业”、加快转型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大胆尝试、阔步前行,不断赢得新的发展机遇,确保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 改建升级后的黄金生产企业厂区。 杜杰 摄 【数据链接】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诸多困难,三门峡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持续提升,经济结构更趋合理。
2017年上半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650.8亿元,同比增长8.8%。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53.7亿元,增速为9.5%。多项经济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进入全省“第一梯队”。
【短评】转型发展正当其时 三门峡的转型发展一直在路上。推进转型发展攻坚,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六大攻坚战中困难最突出、任务最繁重、影响最深远的一战。作为资源型城市,我们必须背水一战,赢得主动,坚决打赢这场战役。
现在,我们选择了转型的路径,确定了发展的方向,明晰了“为什么要转、往哪里转、如何有效转”的基本思路,更要坚定不移地把转型作为发展的主线、根本和重中之重,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努力开创全市转型创新发展的新局面,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记者 王婉媚)
责编:徐伟
( 编辑:徐伟 ) |
“崤函看今朝”系列报道之一
转型发展谋新篇
【短评】转型发展正当其时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9-19 打印

- 上一条:服务好不好 群众说了算
- 下一条:三门峡市举行人防指挥部点验 暨防空警报试鸣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