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门峡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当“资源优势”逐步变成“资源陷阱”,如何转型创新发展,进而激发出新的动能与活力?
在市七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刘南昌明确指出,以“绿色理念”引领经济转型,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打造功能齐全的宜居之城,探索一条具有三门峡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三门峡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具备发展特色农业的自然禀赋。
在陕州区二仙坡绿色果业基地,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优良的品种培育、先进的生产设施、精准的水肥供给等赐予了这里苹果优良的品质。苹果出口到以对农产品要求严苛而著称的荷兰,一个苹果价格接近20元。据了解,“三门峡苹果”已经成为我国首批对美注册产品。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市农业绿色发展的抓手之一。近年来,我市以果品、畜牧、食用菌、药材等大型特色农业龙头企业为基础,延长产业链条,扩大配套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全链条、全循环、全体系”的产业化集群。
2016年,依靠果、牧、菌、菜、药、渔为主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格局,三门峡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了12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2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省平均数28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1%。
“天鹅之城”是三门峡的一张名片。三门峡让白天鹅眷恋,是环境优良、生态宜居的佐证。
8月27日,受困异乡的“三门峡籍”天鹅宝宝A55,经过跨越千里的救助,安然回到阔别547天的出生地。
天鹅宝宝在三门峡出生,是大自然认可三门峡优良生态宜居环境的一个佐证。跨越千里的救助,再次体现了三门峡生态宜居的魅力。
优良的生态环境来之不易。去冬今春,在三门峡库区湿地越冬的白天鹅有近7000只。白天鹅越冬期间,我市相关部门全面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治以及巡护、补食、管理等工作,为白天鹅在三门峡越冬保驾护航。不仅如此,今年,我市还组织开展白天鹅及栖息地保护条例有关立法工作,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近年来,我市坚持增绿与增收并重、造林与造景并举、绿化与美化并行,全面提升林业生态建设质量,森林覆盖率50.72%,位居全省第一,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河南省绿化模范城市”等称号。
如今,“黄河三门峡·美丽天鹅城”的生态内涵不断丰富,展现出湖光山色、美不胜收的动人魅力,彰显了山水相融、生态宜居的城市品位。
今年5月,我市成功举办了第23届三门峡国际黄河文化旅游节和第5届中国特色商品博览交易会,精心筹办了横渡母亲河、黄河大合唱、万人帐篷节等传统品牌活动,创新举办了“中华源”沿黄九省国际精品旅游线路采购大会、“河南丝路探源”启动仪式、水上嘉年华等主体活动,点亮了三门峡的城市名片。
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1882万人次,同比增长14.9%;旅游总收入163.94亿元,同比增长16.4%;各项经济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增幅,为经济转型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7月,一条关于《魅力中国城》竞演城市网络投票的微信刷遍了三门峡人的朋友圈。三门峡参加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魅力中国城》节目,作为河南省唯一一座入选城市,与其他31座魅力城市同台竞演。8月4日,三门峡现场竞演胜出晋级。
近年来,我市围绕叫响“黄河三门峡·美丽天鹅城”品牌,建设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依托旅游资源优势,积极与深圳华侨城、旅游百事通等国内大型旅游集团合作,“引爆”了天鹅湖、地坑院、三门峡大坝、豫西大峡谷、函谷关等核心景点,打造精品线路,发展智慧旅游,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我市依托森林覆盖率高、负氧离子多、温泉品质好等自然资源优势和道家养生文化等旅游文化资源优势,推动大健康中心建设,推进温泉景区扩大规模、提升层次,增强陕州地坑院品牌影响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休闲养老度假中心;推动市中心医院、黄河医院、中医院做优做强重点专科,积极推动与郑大一附院、省中医药大学等合作,建设集医疗、康复、保健、度假、养老为一体的新型医养中心。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持续开展大气治理攻坚,聚焦重点源头、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深入推进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民治污。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严格落实“河长制”,一河一策、水陆统筹,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积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推进重点地区重金属污染物防治,严格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实施能源消费、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开展重点行业能效提升工程,实施绿色制造标准化提升行动,推进公共机构建筑节能改造。建立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开展低碳试点示范。推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和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
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快绿色发展步伐,取得了显著成绩。2016年,我市人均生产总值5.89万元,居全省前列;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进一步调整到9.1∶57.4∶33.5。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达650.8亿元;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全市万元GDP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期分别下降6.97%和7.88%。目前,我市有国家级工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1个——开曼铝业3万吨亚熔盐法氧化铝生产项目,获国家补助资金1200万元;培育申报省级清洁生产示范企业3家,入选省级绿色工业企业4家;入选国家工信部和国家开发银行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重点项目3个,并申请融资额7.4亿元。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三门峡,这座资源型工业城市逐步走出了一条发展绿色制造、智能服务、旅游和大健康产业的新路径,正如一只洁白美丽的天鹅,轻灵优雅,展翅高飞。
![]() 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山水相融、生态宜居……如今,“黄河三门峡·美丽天鹅城”的城市内涵不断丰富。记者杜杰摄
【数据链接】
今年上半年,全市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万元GDP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期分别下降6.97%和7.88%。
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1882万人次,同比增长14.9%,旅游总收入163.94亿元,同比增长16.4%,均高于全省平均增幅。
【短评】绿色引领新方向
绿色是三门峡的资源禀赋,也是三门峡发展的优势。以“绿色理念”引领经济转型,打造功能齐全的宜居之城,是转型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战略途径。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始终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推动三门峡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当前,三门峡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期,我们的绿色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越走越广。(记者 陈林道)
责编:徐伟 ( 编辑:徐伟 ) |
“崤函看今朝”系列报道之二
绿色发展正当时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9-22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