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文/图 记者 程倩 )9月22日,市民叶田骑着一辆共享单车沿市区道路骑行,体验城市道路的新变化。“路面宽阔平整,真有种大城市的感觉!”
![]() 人工与机械相配合,对道路进行养护。
今年28岁的叶田家住三门峡市区虢国路,2014年出国务工后每年回家一次。采访当天,叶田回到三门峡近一周时间,连日来,他最热衷的事就是骑车“转街”。“虢国路原来比较狭窄,路面坑洼不平,现在除了宽敞平坦外,也不像过去那么拥堵了,从这里经过,心情真舒畅!”叶田欣喜地说。
叶田告诉记者,几天前,他还约着老友一同到河堤南路健身步道上散步。他在感慨三门峡道路的变化时,常年在市区生活的朋友们为他做了个盘点:“除了虢国路,这几年,市区新修的道路多着呢!六峰路南延、大岭北路、北环路、陕州路、陕源路、康园街、向青路、会纺路、中心大道、甘棠南路……”叶田表示,虽然有些路名很陌生,但他明显感觉到,从自家到三门峡南站或是去黄河公园有了更多的路线选择,想逛商场时很快就能到万达广场,无论散步还是开车出行都很方便。
说起城市道路的变化,几乎每位市民都如数家珍,大家既是亲历者,又是受益者。
三门峡市政设施管理处副主任王文力是市区道路的“老朋友”,1987年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道路养护工作。从2003年至2015年的12年间,他任养护队队长,亲眼见证了市区道路几十年间的变迁。“我对路真是有感情了,感觉这5年的变化最明显,尤其是上阳路、虢国路、崤山路的‘蜕变’。”据王文力回忆,过去的道路养护工作很费劲,每逢下雨,路面千疮百孔,但施工只能“缝缝补补又一年”;近几年,道路整修力度大幅提升,在政策支持下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先进机械设备,每年上报的整修计划很快得到批复并开工建设,这为从根本上解决道路问题提供了保障;道路养护方式更多样化,不同程度的问题可分别进行大修、常规修补或专项养护;养护水平大幅提升,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效率也不断提升。
在道路施工现场,先进机械设备悉数登场“大显身手”,市民看到现代化的施工场面频频点赞。“原来我们只有压路机,修路主要依靠人工,现在机械与人工相配合,效果和社会评价都不错。”王文力说,“伴随着快车道整修,人行道也同步提升,铺设一直延伸至临街门面房前,商户随之自发翻新门头、改善经营环境,这无形中又带动了城市形象的提升。道路如同城市的血管,路畅通了,单位、个人、商户都会从中受益。”
记者从三门峡市住建局城建科了解到,目前市区建成道路72条、桥涵11座,道路总长165千米,道路总面积416万平方米,道路网密度达5.46公里/平方公里。近5年间,我市不断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扩建、新建重要城市道路,完善交通网络,提高市区道路的通行能力。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0余项,总投资40余亿元。2012年,实施商务中心区8条道路,老城区八一路、北环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项。2013年,实施商务中心区中心大道、甘棠南路等8条道路建设工程,完成南环路改扩建工程等4个项目。2014年,对市民反映强烈的陕州路、陕源路进行改造,实施北环路新建工程及城区北部雨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完善商务中心区配套基础设施,实施迎宾大道工程、欢乐谷、召公路(原南环路)西延、苍龙东路、高速公路6个通道等项目。2015年,对市民反映强烈的虢国中路、建设西路、康园街、草堂路进行改造,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2016年,改造茅津南路、春秋路、经三路雨污水管道及路面,打通向青路、会纺路、六峰路南延、六峰北路、大岭北路、北环路(209国道—分陕路、三门路—太阳路)、斜桥路、复兴路等9条断头路,实施崤山路、经一路道路专项维护工程及上阳路维修改造工程,银昌路、茅津南路、春秋路、经三路、黄河路人行道等升级改造道路工程,以及银山桥、九孔桥、上阳桥等7座桥梁维护加固工程。
今年,相关部门正在实施和平路、大岭路、经二路、草堂路、虢国西路5条道路升级改造项目,抓紧推进实施北环路(上村段)、陕州路北延、上官路、五原中路、永安路5条断头路建设项目。目前,经一路、黄河路、茅津北路、崤山路南北慢车道等专项维护工程已全部完工。
日益完善的城市路网,连接家家户户,通向四面八方。滚滚车轮、匆匆脚步间,是人们更畅通的出行体验,更新的设备、忙碌的工人,也让人们对未来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充满美好希冀。
责编:徐伟 ( 编辑:徐伟 ) |
条条道路让出行更便捷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9-27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