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的这‘一生凉粉’还不错哦,一天都能卖五六十斤,收入挺可观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啊!”7月9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阳店镇寨原村已脱贫户张雪莲家笑语连连,省、市主流媒体记者20多人对她家的脱贫故事进行采访。 面对众多记者的提问,张雪莲算起了脱贫账单:她现在平均每天做五六十斤凉粉,一年下来收入近四万元,再加上田里栽种的果树等农作物,今年的收入相当不错。 “我有信心,绝对不返贫。”张雪莲自信地说。 在寨原村,像张雪莲这样的已脱贫户有235户。脱贫攻坚工作实施以来,寨原村变“输血”为“造血”,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名小吃“一生凉粉”和种植食用菌扶贫产业项目,打好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整合有效资金等“组合拳”,为贫困户因地制宜量身定制脱贫计划,实现“菜单”式精准扶贫。 寨原村是阳店镇3个省定贫困村之一,全村共740户2980口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48户1009人,截至2017年末已脱贫235户979人。2017年12月,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社会事业局进驻寨原村开展扶贫工作,该局下派副局长邓剑明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全力指导和配合村“两委”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到寨原村后,邓剑明发现在各级党委、政府及帮扶单位的支持下,村里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主要基础设施已初步完善,香菇、凉粉等主导产业初具规模,但仍存在贫困户没有产业发展目标等突出问题。 于是,邓剑明和村“两委”班子专门进行研究,结合每个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发展适合自己的产业。对已脱贫户,积极帮助他们申请金融扶贫资金,突破发展瓶颈,利用产业扶持资金建设香菇冷藏库、凉粉深加工等项目;对未脱贫户,争取资金建设设施大棚12个,与包村帮扶企业协商建设二级储料站等,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提供设施农业支撑和务工岗位。通过制定脱贫“菜单”,每户贫困群众有了脱贫致富的具体目标,也就有了脱贫的信心。 在邓剑明的带领下,目前寨原村已协调引进资金159.2万元,香菇、凉粉、设施大棚等长期产业初见规模,企业二级储料站等短期增收项目正在全力建设。“下一步,我将和村‘两委’班子一同抓党建促脱贫,进一步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全力推进产业扶贫,让寨原村脱贫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广。”邓剑明说。 ( 编辑:cll ) |
产业扶贫,让脱贫致富路越走越宽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7-24 打印

- 上一条:富达输电公司:高温“考场”交出满意答卷
- 下一条:人人参与 共建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