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2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从“笑谈”到“美谈”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7-25   打印
  “好日子想不来、等不来,不干更不会自己来。”这是渑池县坡头乡韩家坑村村民王遂婷嘴边常说的一句话。
 
  王遂婷今年44岁,1997年她和郭希群结婚后,由于家里人口多,婆婆体弱多病,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穷则思变。为了改变贫穷面貌,丈夫郭希群先后借钱做生意,贷款买汽车跑运输。然而,“屋漏偏遇连阴雨”,郭希群做生意失败、跑运输赔钱,每月讨债要账的这家走了那家来。王遂婷被牢牢“拴”在债务堆里,生活全靠亲朋救济,经常拾小姑子的衣服度日,成了村里的“笑谈”。
 
  这几年,渑池县出台了鼓励农民发展花椒、辣椒和种植中药材的“两椒一药”政策,这让王遂婷看到了希望。2014年,她利用上级金融扶贫政策,贷款5000元种植了10亩柴胡。人勤地不懒,在她精心管理下,10亩柴胡2015年收入8万多元。
 
  2016年,她又参加了县农广校举办的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班,更加坚定种植中药材致富的信心,并动员丈夫一块到安徽亳州、许昌禹州参观学习。回家后,她劝说丈夫卖掉了不挣钱的运输车,两口子把邻居30多亩地承包下来种上了柴胡。2017年,王遂婷40亩柴胡收入20多万元。
 
  种植面积扩大了,技术提高了,销售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在村党支部书记韩军民的指导下,王遂婷成立了“渑池县信誉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韶山峡”商标,并学会了网上销售,通过微信与商家线上、线下交流,中药材事业做得有声有色。
 
  为了激励丈夫干事创业,王遂婷奖给丈夫一辆二手“比亚迪”轿车,成为全村人的美谈。(记者马德英 通讯员赵闪)

( 编辑:cz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