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5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铁腕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来源: 发布日期:2018-11-07   打印
  11月3日,天气晴好,三门峡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内,碧水蓝天相映,美丽的白天鹅自由游弋嬉戏,游人、摄影爱好者尽情观赏、拍摄,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面。
  
  当天上午10时,三门峡空气质量指数(AQI)为95,空气质量为良。
  
  2018年9月,在全省环境质量评比中,三门峡市空气质量排名第1位、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第2位。
  
  美丽的风景、可喜的成绩来之不易。面对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新形势新任务,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正确分析研判,直面困难和问题,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组织全市上下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全民治污,使我市环境污染治理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直面问题 强化担当
  
  在9月21日召开的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市委书记刘南昌对我市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了精准分析和研判:
  
  一要看清优势和长处。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017年居全省第3位、2018年前8个月全省排名第7位,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100%。今年4月公布的《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显示,三门峡市生态保护指数为78.92,全省排名第1位;地区森林、湿地、自然保护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矿山恢复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治理等指标均居全省前5位,其中森林覆盖率、新增矿山恢复治理面积全省排名第1位。这些是我们的生态优势,务必全面巩固,并想方设法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
  
  二要认准问题和短板。我市作为成熟型资源城市,产业结构仍然偏重,现阶段以黄金、铝采选冶炼加工、煤炭采选为主的产业结构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地表塌陷等问题不容忽视。比如,大量矿渣堆放造成巨大环境隐患。我市作为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2017年在全国参与环境空气质量排名的338个城市中,PM10平均浓度排名倒数第36位,PM2.5平均浓度排名倒数第23位;今年截至9月10日,PM10平均浓度排名倒数第40位,PM2.5平均浓度排名倒数第33位;今年8月空气优良天数仅19天,PM10月平均浓度77,在汾渭平原11个城市排名中由原来的前4名下降到第8名。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市资源和环境约束短板明显,大气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必须“下重手”整治。
  
  市委、市政府要求,各级各部门务必保持清醒,增强忧患意识,直面问题,强化担当作为,扬优势补短板,坚决打赢环境污染治理攻坚战。
  
  科学治污 精准施策
  
  一个人如果得了病,要找医生检查治疗,找到病根,对症下药。一个城市的污染防治也是如此,找到污染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精准治污,才能药到病除。
  
  从8月起,我市邀请中科院专家团队进驻,对辖区大气污染的病根进行精密诊治,建立智慧环保平台,科学施策,猛药除污。
  
  11月3日13时,三门峡环保中科院团队微信工作群内,专家组发出提醒:13时,我市AQI为82,空气质量为良,首要污染物PM2.5……当前为强风天气,扩散条件良好,需注意扬尘防控,并提出三条管控建议。随即,湖滨区涧河街道、湖滨区环卫局、湖滨区车站街道、开发区、市城管局环卫处、市公路局等相关单位马上响应,不久后就上传了控尘作业的图片。
  
  除了三门峡环保中科院团队微信工作群,我市还建立了其他11个环境污染攻坚微信工作群,主要领导坐镇指挥,各项方案指令及时传达,部门落实情况第一时间反馈,一线监管效果实时展示,污染现场准确曝光——借助新媒体平台建立的这套智慧环保管理体系,像X光机一样一寸一寸扫描着崤函大地被污染的病体,准确而果断地剔除病毒,斩断病源。
  
  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是开展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的基础条件。为此,我市环保部门与气象部门协作建立了环境气象分析研判微信平台,对全市大气环境质量进行24小时全天候监控,向公众实时发布环境空气质量实时监测数据。气象部门还开展了三门峡市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日报等新业务,全力配合环保部门开展空气质量预测预报。
  
  上下联动 全民治污
  
  在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的环境污染防治攻坚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对本辖区环保工作负总责。环保部门积极履行统筹和综合监管职能,发挥好“总督导”的作用,城管、住建、公安、交通运输、公路、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按“一岗双责”要求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建立起既分工合作又良性互动的环保工作格局。
  
  在10月14日我市抗击污染天气的过程中,市住建局对在建区域进行排查,督促各施工工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施工要求,加强扬尘源污染控制。市城管局加大市区道路洒水保洁频次,对重点区域进行冲洗保湿;清理209国道、310国道建成区道路积尘,逐步降低城区道路扬尘负荷。市交通运输局、市公路局对陕东路、314省道开展洒水保湿作业;加大交通疏导力度,对车辆抛洒行为进行严格处理。市环保局、市工信委对超标排放企业实行实时跟踪,确保企业达标排放。市商务中心区、市渣土办执法人员坚守一线,在市区各主要路口查处违规渣土车辆。
  
  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城区各街道办事处成为一支重要力量,这可以从10月18日湖滨区车站街道的工作日志中窥见一斑:环卫处对市区进行24小时冲洗雾炮作业,机扫作业同时加强后洒水作业;市公路局湖滨分局出动保洁人员、保洁车辆进行洒水作业,人工保洁7.5公里,清理垃圾2.2立方米;汽车站出动21人对责任区进行大扫除,对场地进行了8次洒水保洁;东城交警安排专人在黄河路东段、崤山路东段对违规大货车、三轮车、拖拉机进行整治;组织市区路长单位53家360余人清理“三无小区”23个,清理垃圾23车,清扫背街小巷31条……
  
  近年,我市连续开展助力污染防治攻坚环保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各级志愿者纷纷开展低碳生活、清洁家园等环保志愿服务。今年8月,市文明办、市环保局联合向全市下发《关于推进“美丽三门峡建设——环保志愿者在行动”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此外,我市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活动,推广绿色出行,通过生活方式的绿色革命,倡导人人参与环保、爱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
  
  奖优罚劣 严格问责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按照要求,我市建立起严格的环保考核监督机制,全面推行生态补偿、环保调度、排污许可、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等制度,用新机制提升治理水平。
  
  5月30日,市委、市政府就市环境攻坚办督查巡查中发现的突出环境问题,集中约谈了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林业和园林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公路局和湖滨区、陕州区、开发区、商务中心区的主要负责同志,要求各地各单位针对环保突出问题,举一反三,夯实责任,立行立改。
  
  从今年1月1日起,我市开始执行《三门峡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和《三门峡市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充分利用经济激励制度保护改善环境质量。1至9月,各县(市)共支偿生态补偿金4003.8万元,得补2034.6万元。
  
  严格落实“河长制”,采取最严格的保护制度和手段,对良好水体实行清单式保护。
  
  在主流媒体设立《环保曝光台》,及时曝光污染问题,每周对开发区、市一小、市政府、阳光中学4个监测重点点位空气质量考核排名情况予以通报,接受社会监督。
  
  着眼长远 厚植优势
  
  资源型城市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唯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绿色发展之路。在这方面,我市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要求,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风电装机总容量83.75万千瓦,占全省并网容量的28%,居全省第1位,能源等结构优化取得了明显成绩。
  
  灵宝金城冶金有限责任公司引入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以“熔炼炉、吹炼炉、精炼炉”三连炉取代传统黄金冶炼工艺,有效解决黄金冶炼中的三大难题,这在国际、国内属于首创,也是我市围绕绿色发展、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大块头”。
  
  戴卡轮毂公司全面融合“智能改造”理念,利用机器人和机械手提高自动化程度,是国内铝合金轮毂轻量化高技术的典范,被批准为“河南省智能工厂”。
  
  陕州区康养基地以“生态+旅游”模式,陕州二仙坡、渑池柳庄以“生态+农业”模式,在生态产业化道路上先行一步,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卢氏县官道口镇新坪村从闭塞贫困到生态产业带动发展,催生了欣欣向荣的生态游。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坚决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绿色成为三门峡发展最鲜明的底色、最持久的优势,奋力在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征程中贡献强劲三门峡力量。

( 编辑:贺亚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