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村民喜领股权证。
![]() 市产改办副主任、农业局副局长李安昌(中)和渑池县副县长石线伟(右)、县农业局局长张希保(左)研究河南庄村“三变”改革工作。
![]() 渑池县产改办负责人到河南庄村指导工作。
![]() 张村镇党委书记陈丛勤(右一)向村民了解“三变”改革情况。
![]() 张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争先(左一)向村干部了解“三变”改革情况。
![]() 村民正在采挖丹参苗。
![]() 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2018年,对于渑池县张村镇河南庄村219户794名村民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因为他们有了一个新身份——河南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东。
“今年,全村219户群众将自己的1570亩土地入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人口股794股,资金股27股。农户将土地入股后,每年都可以获得分红,收入会大大提高。”河南庄村党支部书记梁法勤说。
这一切都得益于河南庄村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和“三变”改革工作,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使全村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95%的土地流转给集体经营
河南庄村是身佩六国相印的苏秦故里,全村共224户904口人,世代以农耕为生。一年前,河南庄村还是张村镇有名的软弱涣散村,信访纠纷多,人居环境差,严重制约了该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的增收致富。
针对此情况,张村镇党委研究决定,由党委副书记王英杰亲自联系河南庄村,并下派镇办公室负责人韩松波包保河南庄村,夯实建强村党组织一线堡垒。
在该镇党委的指导下,河南庄村党支部抓住村级组织换届的契机,配强两委成员,充实骨干力量。
新的村两委班子成立后,以转变作风、服务群众为宗旨,坚持民主公开制度,大小事务均提交村民代表大会、村民组长会议讨论,重树基层组织公信力,增强了群众凝聚力。
河南庄村的“威风锣鼓”远近闻名。2017年冬,该村在组织村民进行锣鼓训练时,来参与的基本都是在家里种地的妇女和老年人。许多村民反映,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现在许多人的土地都撂荒,种植愿望不强。
于是,该村提出了把群众土地全部流转起来,走集体经营的路子,得到了许多群众的响应。王英杰第一时间向镇党委进行了汇报并得到了大力支持。
之后,该村党支部多次带领群众外出到洛阳、新乡等地的集体经济先进村参观学习,回来后连续召开全体村民会议和群众代表会统一思想。村党支部和两委干部成员写了决心书、按了手印,决定带领群众走集体致富道路。当年年底前,该村很快就从群众手中流转土地167亩,并在镇财政的全资支持下,种植了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较好的中药材丹参。
春节过后,该村又利用麦收前的一段时间,在积极和群众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同时,不断组织群众外出考察各类集体经济项目,先后到了西安的马嵬驿、袁家村、白鹿原,洛阳的唐三彩村、平乐村,济源的花石村,漯河的南街村、胡桥村以及许昌鄢陵县,参观学习各地党建、集体经济发展先进经验。通过参观学习,大家看到了与外地先进村的巨大差距,进一步增强了发展的信心和勇气,经多次开会研究,制定了发展规划。
截至2018年5月,全村224户1670亩土地,已有219户1632亩土地流转到村集体,流转率达95%,这为河南庄村的“三变”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变的条件:
搭上政策“顺风车”
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如果说2017年是一个跨越性的转变,那么2018年对于河南庄村来说则是一个质的飞跃。随着农村“三变”改革在渑池县全面铺开,河南庄村翻开了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河南庄村被确定为市级“三变”改革试点村以来,张村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党委书记陈丛勤和包村的镇党委副书记王英杰亲自抓,全程督导河南庄村的“三变”改革工作。
6月25日,河南庄村成立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人口核定工作小组和清产核资工作小组。之后,他们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对时间节点和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压实。
在人口核定、清产核资、股权量化等阶段,该村安排专人负责,并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间,张村镇还邀请渑池县产改办领导多次到河南庄村进行政策指导,市、县各级领导还多次来村调研指导,在该村遇到困难瓶颈时,给予支持鼓励,成为该村“三变”改革的坚强后盾,为他们快速完成“三变”改革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具体的操作中,河南庄村严格依法依规,采取逐步推进、快速实施的工作思路,操作过程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对人口逐户核实,对村资产逐项登记,按照方案要求第一时间完成了清产核资、组织成员核定等工作,并选举了50名股民代表,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具备了成立河南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条件。
今年10月24日,河南庄村村委大院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全村的老少爷们儿乐呵呵地聚集在这里,共同庆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揭牌成立,庆祝自己真正成为了集体资产的主人。
据了解,目前该村共核定经营性资产53.59万元,非经营性资产166.04万元,确定了794个股民。在股份配置方面,该村根据实际,遵从简便易行、易于操作、群众乐于接受的同股同筹原则,共确定了794股人口股、1560亩土地股和27个资金股。通过土地入股,实现土地(资源)变资金、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现代农村产权关系,
变的方向:让村民成为最大受益人
产业发展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之策。2017年,河南庄村在张村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利用从农户手中流转出来的167亩土地发展丹参,预计今年底收获后,可增加收入100余万元,这让河南庄人在土地上看到了希望和信心。
为使全村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红利,该村对产业项目精挑细选,先后到山东、山西及河南郑州、偃师、内黄等地考察,确定了楸树育苗、黄芩、丹参、珍珠透骨草、知母等项目。尤其在楸树育苗项目的选定上,张村镇镇长张争先亲自带队,多地考察,反复对比,最终与河南国森林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选择栽植楸树,并要求合作方从楸树的供苗、种植、管理、回收等方面给予全程指导,全力确保楸树种植项目的收益。
记者了解到,该村将村民的1632亩土地流转到村集体后,已建成丹参育苗基地210亩、黄芪育苗基地260亩、知母育苗基地100亩,种植楸树300亩、珍珠透骨草150亩。今年秋收后,该村又组织人员种植了300亩丹参、200亩花椒,11月底可全部种植到位。
土地资源转变为资产,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收入增加了,闲置的土地资源盘活了,为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张村镇再次掀起了种植丹参的热潮。河南庄村今年培育的200亩丹参苗有了市场,除了满足全镇丹参种植需求外,销售触角还延伸到了周边乡镇和邻县。200亩丹参苗按每亩净收入8000元算,仅丹参育苗一项就收入160万元。加上年底的丹参种植收入110万元,今年总收入在270万元左右。按此计算,明年保守估计,可实现各类农业收入300万元以上。
变的效果:
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
乡村振兴承载着广大农民的美好梦想,美丽乡村体现着河南庄村群众的共同愿景。
为使河南庄村得到长远发展,该村以建设成集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为目标,以“我家住在公园里”为主题,邀请多家设计院对河南庄进行规划设计,大力挖掘乡村旅游潜力。
该村以创建省级美丽乡村为契机,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服务宗旨,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完成人行道、街面亮化、路面拓宽等项目建设,极大地提升了村容村貌和群众的幸福指数。
从去年11月以来,该村将全村划分为17个卫生片区,每个片区内实行轮流值日制度,实行农户“美丽庭院”改造认领奖励制度,切实改变了垃圾乱倒、粪便乱堆、柴草乱放、棚圈乱建等“脏乱差”现象,使得村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文明程度逐步提高,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去年,村里修路需要占群众土地10余亩。44户占地户没有一户群众向集体要土地补偿款。今年,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落实“一户一宅”政策活动中,村干部带头,群众自觉自愿,除了将40多所破旧宅院拆除外,还将自己的12所有价值的老院子、老房子分文不要无偿交给村集体,用于村里今后发展旅游业。村党支部书记梁法勤感慨地说:“干啥事干部得先带头。我家多出的一套宅院房屋还不赖,拆了可惜,按照村里的办法交归村集体所有,以后咋用村里说了算。”
村民张改姣说:“我拆的是宅基地外圈的外院。当时看别人都在大门外又圈了一个院,放东西方便,就跟着学。现在镇政府和村里让拆,从心里支持,拆了门口就是敞亮。”
过去,河南庄是全市闻名的上访村和乱村,常年赴京、赴省上访的有近20人。现在,村里成立了民调协会,主动为大家服务,“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信访稳定工作基本不需要再操心,大家都在积极谋发展,建言献策,争先恐后到集体合作社地里干活赚钱。
“有了群众的支持,我们有信心,用两至三年时间将河南庄村建设成集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实现一、二、三产协同发展,更大程度地满足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及村里长远目标,梁法勤信心满怀。
( 编辑:师宝华 ) |
变的基础:
“三变”变出新气象
—渑池县张村镇河南庄村“三变”改革纪实
来源: 发布日期:2018-11-27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