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9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精准救助传递检察温度

来源: 发布日期:2018-12-10   打印

    “赵科长,去年你们张罗着帮我办手续,今年我就搬进了小洋楼。检察院工作那么忙,你还总来看我,我这心里实在过意不去。”这是11月30日上午,陕州区检察院控申科科长赵琦再次来到陕州区张汴乡张汴村,在李大伯家回访时的感人一幕。

    事情还得从2015年12月26日那场车祸说起。

    那天,李大伯的儿子李超(化名)驾驶三轮车与一超载重型货车发生碰撞,当场死亡。这对本已风雨飘摇的李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李大伯已73岁,年迈多病,大儿子在劳作中摔坏右腿造成终身残疾,大儿媳难产去世,一家人全指望着顶梁柱李超……

    在该案公诉环节,当赵琦了解到这一情况时,心情沉重,久久难以平静。启动司法救助,帮助李大伯渡过难关是当务之急的大事。

    赵琦找到案件承办人,却没有电话号码能联系上李大伯。她一刻也没停,按照卷宗上的地址赶了20多公里山路,找到李大伯家。第一次,遗憾没能见到李大伯。但她的眼前是一处破败的地坑院,院子逢雨积水,还不时掉土渣,已被列为危房。这一切,都让赵琦想要救助李大伯的决心更加坚定和迫切。随后,她4次来到老人家中,宣讲政策、完善救助手续,让这个被生活的困苦打压到无力抗拒的七旬老人几次感动落泪。

    临近年关,赵琦的爱人在外地工作,家中老人孩子全靠她一个人。一心想让李大伯的救助问题早点解决,赵琦忙着整理资料,却忽略了儿子,却没想到儿子在学校右眼意外受伤。将孩子安排住院做手术后,她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后经多方协调,陕州区检察院成功为李大伯申请到3万元救助金。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其孙女上大学也有了学费,李大伯有了笑颜。但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爱心救助仍在该院温暖传递。该院党组派出青年干警到李大伯家中开展义务劳动,帮助其减轻负担;积极联系有关部门,为李大伯申请办理危房改造手续;逢年过节送粽子、鸡蛋等慰问品看望老人。

    检察温暖融冰雪,司法救助得民心。

    司法救助是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对遭受犯罪侵害或者民事侵权,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生活面临急迫困难的当事人采取的辅助性救济措施。早在2010年,陕州区检察院就出台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对救助原则、范围、条件、程序、数额等作出进一步完善和明确,实施更加精准的司法救助,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在深化司法改革过程中,该院总结出“六有”工作法:资金来源有保障,司法救助有力度。将司法救助资金募集列入检察长全年工作日程,由检察长向区党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汇报资金设立使用情况,保证有相对充裕稳定的资金来源;将司法救助对象划定在与检察环节相关且生活特别困难的不起诉案件被害人,遭受打击报复的举报人、证人,干警违法案件当事人,有息诉罢访意愿的长期上访被害人等四类人范围内,应救尽救。对象管理有台账,跟踪救助有温度。对每一位被救助人设立台账,建库管理,对生活特别困难、有可能发生“因案返贫”的被救助人家庭建立跟踪救助台账,进行脱贫攻坚。资金使用有监督,救助全程有记录。根据辖区经济发展及检察工作实际,先后出台多项救助制度,严把救助资金申请、证据、审核、发放、监督五道关口,实现救助资金使用公开透明。

    另外,为更好实施救助,该院还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当救助因金额所限不能解决问题时,号召本院干警捐款实施救助;当涉及多家政法机关而当事人到本院信访反映情况时,积极牵头联合公安、法院等部门共同救助;当仅靠政法部门力量仍无法解决时,会同民政、财政等部门共同救助。截至目前,该院共救助46起案件47人,发放救助金21.85万元,让群众在每起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和检察的温度。


( 编辑:lj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