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街道领导走访慰问贫困户
![]() 党性教育大讲堂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动员培训大会
![]() 韩庄村安置房
![]() 黄龙蔬菜草莓基地
![]() 黄龙蔬菜产业扶贫基地航拍图
![]() 春节群众文化活动
崖底街道位于三门峡市区南部,4条国家级交通大动脉穿境而过,交通便利,风景优美。该街道下辖10个村民委员会58个村民组,户籍人口2万余人,总面积33.9平方公里。历史在这里留下了动人的篇章,庙底沟遗址厚积六千年文化底蕴;假虞灭虢、唇亡齿寒的故事代代相传;李家窑遗址(虢国公园)咏唱着古老的歌曲;上阳苑景区俯瞰涧河、眺望市区,将人文厚重、自然和谐的三门峡城区尽收眼底。
近年来,2万余名崖底群众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带领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推进城市建设,持续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奋勇争先的“崖底精神”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助力我市“三次创业”和“五个湖滨”建设的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强化党建引领“三年强基”夯实组织底色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围绕辖区10个农村基层党(总)支部党建工作,结合市、区农村“三年强基工程”持续强化政治引领,突出政治功能,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结构,创新活动方式,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工作,不断提升农村治理工作水平。
优化班子增强凝聚力。2018年村“两委”换届选举通过“两推一选”程序,严格把控职数限制,并将资格审查贯穿始终,成功产生新一届村级领导班子90人,平均年龄42.7岁,较上一届班子平均年龄降低5岁,其中,女性16名,占17.8%;35周岁以下6名,占6.7%;45周岁以下13名,占14.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69名,占76.7%;机关干部2名,占2.2%。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性别比例、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等均有较大改善,提高了村级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同时,及时更新各村“乡土人才”信息库,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动态管理台账,时刻关注村级后备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情况。今年,各村党支部已从中确定7名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优化了党员队伍,并将12名积极上进、学历较高,有致富本领、带富愿望的后备干部通过法定程序推选进入村“两委”班子,真正做到发现一批、培养一批,成熟一批、使用一批。
评星定级提升组织力。今年以来,围绕“星级提升”计划,结合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党员积分管理、一编三定、“党员活动日”、后进党员管理等方面工作,坚持开展好“三会一课”、每月25日“党员活动日”,对党员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着力培养党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员树立居安思危意识,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杜绝妄自尊大的心态,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勇争先,增强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按照“先进树标杆、一般促提升、后进抓整顿”的思路,结合“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活动,扩大先进党支部增量,提升中间党支部水平,带动后进党支部转化。今年“七一”前夕,韩庄村党支部和师家渠村党总支部被区委命名为“五星党支部”,还有2个村正在积极申报“五星党支部”,预计2018年年底街道“五星党支部”达到40%以上。
提升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在辖区内,组织各村党支部和全体党员参观已经建成使用的陈宋坡村、韩庄村党群服务中心,并到兄弟乡镇、外县市学习好的建设理念和创建经验。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合理谋划,逐步提升”的总体思路,正在建设中的师家渠村、崖底村、东贺家庄村党群服务中心将陆续投入使用。结合在职党员进村入户行动,机关党员积极深入各村开展共建活动,形成机关与党组织“组织联建、服务联动、工作联评”机制,共建联评促工作重心下移;服务型党组织综合平台投入使用运行,变“群众跑”为“干部跑”“网络跑”,简化办事程序,受到居民群众好评。
“党的群众路线不能走形式主义,得实实在在为群众做实事,否则将失信于民。大家把这份信任交给我,是沉甸甸的责任,只有一件一件事做好了,信任才会一点点加码。”崖底街道党工委书记杜元华把对党忠诚、对群众忠诚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也正是因为有了坚强的战斗堡垒,崖底街道这艘航船才能向着既定目标,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着力城中村改造拆建并重为城市建设添彩
该街道所辖村庄大部分位于三门峡市区,其中师家渠村、崖底村、梁家渠村等更是处于市区的繁华地段,是典型的“都市村庄”。从2007年起,崖底街道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城中村改造的重任,“奋勇争先,务实重干,顽强拼搏”的崖底精神在每一个崖底人的心中落地生根。
打造队伍筑牢“力量保障”。在城改工作中,该街道班子从思想上、行动上高度一致,凝心聚力,精诚团结,依据各村实际情况确定符合乡情、村情、民情的城改工作思路和举措,在政策和原则的大框架下,科学组织,顺利实施,确保了城改工作按照既定方针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班子成员亲力亲为,党员干部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广大干部职工夜以继日、扎实苦干,打造了一支能打胜仗、会打胜仗、敢打胜仗的崖底队伍,打赢了一场场突击战、攻坚战、速度战,确保了拆迁任务的全面落实。
优化机制助推和谐拆迁。在各个项目的具体实施中,该街道指挥部明确分工,高效合作,建立无缝衔接工作机制。在拆迁期间,指挥部全天24小时不间断提供政策咨询、后勤保障、丈量验收、技术指导、难题破解、资金协调、矛盾纠纷研判化解等服务支持工作。指挥长会议随时待命召开,根据工作组要求及时破解难题,研究特殊问题处理办法和解决方案。各工作组按指挥长会议要求,落实六包责任制,严守底线,把宏观意识、政策意识、成本意识贯穿于拆迁始终,保障工作有序推进和大局持续稳定。
“四个同步”造就崖底速度。在项目实施中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做好征收工作时,兼顾资金使用、成本核算等问题,在项目运作过程中,街道内外齐发力,秉承拆迁与安置同步,拆迁与招商同步,拆迁与规划同步,拆迁与稳定同步的四个同步理念,确保项目良性运作。内部逐项目成立服务推进团队,明确任务、压实责任,确保项目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外部主动与发改、建设、国土、房管、征收等部门形成联动,合力攻坚。经过一次次的历练,崖底街道也在一次次地总结经验,逐渐由先拆后建改为先建后拆,不仅节约成本,更能保障民生。
截至目前,崖底街道已拆迁的村有韩庄村、家王庄村、崖底村、梁家渠村、师家渠村,安置房建设也在加快实施,崖底村安置房预估2019年5月将顺利回迁。看着一个个“城中村”的华丽转变,崖底街道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街道党工委书记杜元华说:“群众问题一天没有解决,条件一天没有改善,安置房一天没有建成,老百姓一天没有回迁,我们就始终坚持站在城中村改造的第一线。”
服务为本深化招商打造经济发展强大引擎
如何将崖底自身优势发挥到极致,吸引大量重点项目落户,对于招好商、招大商至关重要。为此,崖底街道以招商引资为抓手,通过强化招商、帮促转型、优化环境,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留住企业,发展企业,推动街道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预计2018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任务30亿元,招商引资落地项目逾10亿元,引进省外资金3.92亿元,完成财税收入4600万元以上,确保各项经济指标圆满完成。
筑巢引凤做优环境促招商。该街道狠抓招商引资这一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已形成招商“一盘棋”格局,人人都是招商引资联络员,在充分发挥企业和在外成功人士作用的同时,招商小分队及时跟进,积极引荐客商来崖底投资发展,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对于重点招商项目,街道全面落实项目帮办机制,尽可能缩短审批时间,让项目早落地、早建设。今年,该街道在“一节一会”上顺利完成签约项目2个,签约落地亿元以上项目2个,即总投资29亿元的建业城项目和总投资4亿元的建业桂园项目,目前正在顺利实施。
优化服务强化跟踪助发展。“把项目引进来,企业便在崖底安下了‘家’,要以无微不至的服务让企业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韩建忠深有感触地说。正所谓“花香蝶自来”,为吸引更多的客商在崖底辖区投资兴业,街道坚持让投资环境说话,从打造全新的招商环境入手,强化服务,当好企业发展的有力后盾,通过召开企业座谈会、走访企业、与企业负责人交心谈心等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积极主动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发展意见,对企业在人才招聘、宣传、行政审批等方面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让企业愿来愿留。
为保证项目快速落地,街道还建立了一套项目建设保障机制,落实具体工作人员,对项目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一对一全程跟踪服务,从项目备案、选址、征地、审批、咨询及企业开工后的生产安全、人才需求、政策享受等方面形成一条龙服务,及时解决项目落地前后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障项目建设进度,使项目能够站得住、成长快、效益高。
乡村振兴战略统领“三农”工作实效凸显
亮点特色助推脱贫攻坚。街道共确定贫困户38户106人,2016年年底已脱贫22户59人,2017年年底已脱贫11户36人,目前,未脱贫5户11人,属社会兜底户。
该街道目前产业带动已实现陈宋坡村二次覆盖,产业分红已达到年人均1033.8元;岗上村全面覆盖,产业分红已达到年人均1100元。街道依托产业帮扶项目,以入股分红、转移就业等为主要措施,吸纳陈宋坡、岗上村贫困户入股,并可到项目务工;开展“圆梦微心愿·携手共扶贫”活动;邀请湖滨区医院进村为贫困户开展健康服务,建立健康档案,签约健康医生;召开岗位推介会,使企业与贫困人口面对面岗位对接,为贫困人员转移就业提供有力保障;组建崖底街道商会“爱心基金”,筹集“爱心基金”11.35万元,确保深度贫困人员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成立“甘露爱心扶贫基金”,由甘露定制两款高端饮用水,按销售价格的比例抽取一定利润作为基金的资金来源,为精准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以点带面改善人居环境。将陈宋坡村作为试点,组织该村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到灵宝市五亩乡、禹州市火龙镇等地学习观摩;投资12万余元,配置垃圾运输车1台、液压封闭垃圾箱15个,修建文化墙300余米,硬化道路700余米,修建文化广场2184平方米。在试点村带动下,辖区各村积极落实村级保洁运行机制,健全保洁队伍,定期对公共区域进行卫生保洁;街道组织专门力量负责拆迁,及时清理周边垃圾,有效提升了街道的整体形象和品位,为村民营造了干净整洁、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以美化人改善村风民风。街道变美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要跟上。该街道重点组织好文化活动、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办好“道德讲堂”,推动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元宵节,组织1000余人表演了军乐演奏、“玄天盘鼓”、女子腰鼓等传统社火;妇女节期间,开展“趣味登山”和“好媳妇”“好婆婆”评比活动,表彰发放“好媳妇”“好婆婆”等证书,受到了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变”改革凝聚经济发展合力。“三变”改革工作开展以来,该街道本着充分尊重民意、发扬民主的原则,针对各村集体资产数量大、价值不准确、人口构成复杂等特点,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发展方向,精准施策,摸清家底,平稳有序推进“三变”改革工作。首先以崖底村为试点村,目前崖底村已完成人口核定和清产核资工作。其他村“三变”改革工作从10月全面铺开,预计年底前完成各村人口核定和清产核资工作。
近年来,该街道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卫生单位”“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崖底这片热土,欣欣向荣、朝气蓬勃。村庄里环境优美,秩序井然;商圈中高楼林立,门庭若市……一枝一叶总关情,百姓有了更多共享发展成果的获得感,不断涌现出“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孝子”“好邻居”,幸福的底气不断夯实。在新的征程中,崖底街道将凝聚全街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务实重干,争当“五个湖滨”建设排头兵,为决胜全面小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版照片均由崖底街道外宣办提供
( 编辑:李鹏 ) |
深化改革热潮涌 奋力攻坚谱新篇
“崖底精神”助力“五个湖滨”
来源: 发布日期:2018-12-19 打印

- 上一条:情洒大地谋福祉服务花开暖民心
- 下一条:横渡母亲河活动被评为 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